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稀土战争”,中国的反制来的既快又强烈。
从最新发布的新闻来看,结果似乎有点不尽人意,普通稀土方面的问题或许已经谈拢,只不过涉及军用稀土方面,中国可能还不想轻易松口,美国那边也不例外。
那么这种由“稀土”展开的激烈斗争下,谁会是最后赢家呢?
![]()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美博弈无疑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稀土,这种看似普通的稀有金属元素,却成为了中美博弈中的关键筹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
稀土并非真正的土,是17种稀有金属元素的总称。
它在现代工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被誉为工业维生素。
从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电动车,到高端科技领域的芯片、隐形战斗机,再到国防军事中的导弹、制导系统等,都离不开稀土的支持。
美国最先进的F-35隐形战斗机,每架就需要417公斤的稀土材料,美国国防部8万多个武器系统的零件,有87%都需要中国的稀土来加工。
![]()
可以说,稀土是现代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生命线。
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稀土产业的主导权掌握在美国手中,芒廷帕斯矿的产量一度能满足全球七到九成的需求。
当时的中国,虽说是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只不过因为技术落后的原因,加上对稀土的认知有限,只能将稀土原矿贱卖出国,之后再以高价进口国外的稀土精炼产品。
不夸张的说这种局面的发生是中国科学家最不想看到的,尤其是曾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
1972年,中国在研制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时,遇到了稀土元素镨和钕难以分离的难题。
徐光宪院士临危受命,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他和妻子一起发明了串级萃取法。
这一方法让中国的稀土纯度直接达到了99.99%,成本却砍掉了3/4。
徐光宪院士无私地将这一技术无偿上交国家,并亲自到各大国企免费推广,甚至乡镇企业想学也毫无保留地传授。
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让中国的稀土生产遍地开花,产品又多又纯又便宜,对全球稀土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国外科学家专门用中国冲击来形容这一现象。
等到了90年代,中国稀土产业却陷入了困境。
由于国内稀土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争夺订单,纷纷压低价格,导致稀土价格暴跌,甚至卖出了猪肉价。
与此同时,美国、日本等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优先进口中国的稀土,趁机低价囤矿。
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着过度开采、资源浪费、价格失控等问题,稀土产业的发展岌岌可危。
面对这种情况,2005年,已经80多岁高龄的徐光宪院士召集另外十四位稀土专家,联名致函国务院建议保护国内的稀土资源。
此后,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稀土产业进行整顿和规范。
取消了长达20年的出口退税,提高了出口关税,对稀土开采规模和产量进行统一规划,暂停发放稀土矿产开采许可证,限制国外企业对稀土矿的开采和控股。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稀土产业渐渐步入正轨。
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与技术壁垒构建成型,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主动,成功夺回定价权,彰显产业发展强大实力。
![]()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宣布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出台的举措,如同投入国际市场的重磅炸弹,迅速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强烈反响。
此次管制实现了范围的显著升级,彻底打破以往仅针对单一产品的局限,拓展至覆盖全要素的综合管控领域。
管制对象范围广泛,涵盖了稀土原料,还将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等相关技术输出,以及生产线装配调试服务、维护升级技术等统统纳入其中。
根据新规明确要求,只要境外产品中中国稀土成分的价值占比超过0.1%,那么出口环节就必须向商务部申请并获得许可。
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已在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命脉上,牢牢掌控了关键的技术调控阀门。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已达到极高水平,全球99%的中重稀土供应均依赖中国,短期内根本无法找到替代来源。
中国此次稀土管制措施精准命中美国产业"要害",使其军工与高科技产业承受巨大压力,五角大楼为此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硅谷科技巨头也陷入焦虑不安的状态。
尽管美国本土坐拥芒廷帕斯矿等稀土资源,只不过因为先进提纯技术匮乏,哪怕开采出稀土矿石,也很难高效利用。
无奈只能将矿石远渡重洋,运往中国进行加工处理。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指出,美国若想彻底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至少需要投入数百亿美元资金,耗时长达10年以上。
更关键的是,在这10年间中国稀土产业仍将持续发展,双方的技术差距恐将进一步拉大。
![]()
事实上,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早有渊源。
2018年,美国率先挑起对华贸易战,试图通过加征高额关税迫使中国妥协。
历经八年时间,局势发展远超预期,美国还是没能达成既定目标,反倒是自身经济遭受严重冲击。
据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对华加征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原本水平下降1.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美国每年将承受数千亿美元的财富损失。
在贸易战的持续演进中,稀土逐渐成为中美博弈的战略支点。
回顾今年6月,中美曾签署稀土贸易协议。
中国统一恢复向美出口钐、钆、铽等七类关键中重稀土元素,不过期限仅6个月。
这个决定凸显出稀土在双方博弈中占据核心地位。
协议签署后,美国国会推出《禁用敌对人工智能法案》,显示出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战略基调并未改变,双方的博弈仍在继续。
![]()
从2025年10月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的态度从威胁加税变成了主动示好。
特朗普主动抛出芬太尼、大豆、稀土三大谈判议题,实则暴露了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全面被动,主动权已完全落入中国手中。
中国此次推行的稀土管制措施,绝非单纯的贸易反制手段,更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主导权、技术自主权及规则制定权等多个维度,展开的一次关键性战略博弈。
从对稀土资源的基础掌控,升级为对核心技术的深度把控,中国完成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型。
如今的中国,早已跳出仅对外出口稀土原料的传统模式,牢牢掌握了稀土冶炼分离、精深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得以对全球稀土产业链实现高效且深度的主导。
这一转型不仅为中国筑牢了经济安全与战略利益的防护屏障,更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规则话语权的重要支撑。
中国此次实施的稀土管制措施,同样向世界传递了清晰而坚定的信号。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原则,积极推动全球合规贸易与产业合作,但在核心技术保护与国家安全底线问题上绝不让步,绝不会以牺牲自身根本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合作。
这种管控并非关闭出口通道,而是通过规范管理实现安全与发展的统筹兼顾。
![]()
在全球化深度演进的当下,各国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联,没有任何国家能脱离全球产业链独自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通过稀土管制这一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全球产业链向合规化、安全化方向加速重构,也促使各国更深刻地认识到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加大对自身产业链安全保障与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
中美博弈下的稀土反制,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较量,决胜绝不仅仅只在今朝。
稀土作为一种关键的战略资源,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已经在稀土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相信在不断努力,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下,你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同时,中美之间的博弈也将继续,双方需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实现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