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些钱可是救命钱,是看病急用的,存单都没动过,怎么就被骗子从网上隔空转走了?”
60岁的邵阿姨怎么也想不到,明明银行的存单还在自己的手里,只是接了一通电话,扫了个脸,存单里的24万就不翼而飞。
![]()
关键是这24万是邵阿姨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相当于是老人的救命钱,可如今骗子的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还是有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
“定期存单”变“业务回单”?
邵阿姨手里这24万块钱,是她大半辈子省吃俭用攒下的“救命钱”当初怎么存才能安全,成了她最操心的事。
![]()
最后邵阿姨还是决定把这笔钱存为定期存单,想着这样最安全,邵阿姨揣着现金,分成两笔去了两家银行,在建行南京城南支行存了20万,又在工行南京雨花支行存了14.2万。
办理业务时,邵阿姨反复跟柜台工作人员强调,“这钱是我看病用的,千万不能出差错,必须存定期,而且一定要是那种纸质的存单,得我本人到柜台才能取出来。”
![]()
邵阿姨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加上对银行的信任,没仔细看单子上的字,只觉得是自己要的“存单”。
这之后大半年,邵阿姨从没动过这笔钱,每次想到钱安安稳稳地躺在银行,用的时候拿存单去取就行,她心里就踏实。
可她不知道,自己手里的根本不是能保障资金安全的定期存单,而是一张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业务回单”,更可怕的是,这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
接个电话、扫个脸,24万定期被隔空转走
当天邵阿姨正在家里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声音特别客气,称自己是某短视频平台的官方客服。
电话里对方告知邵阿姨之前在平台误操作开通了一个保单,现在需要取消,不然下个月就会自动扣费了,到时候钱就退不回来了。
![]()
邵阿姨心里一紧,她确实偶尔会刷短视频,但从来没开过什么保单,可对方接下来准确报出了她的姓名、手机号,这才让她渐渐放下了警惕。
当时邵阿姨心里想着自己的钱都在银行存着定期,存单还锁在家里,不是本人去柜台根本取不出来,就算扣,也扣不到定期存款,邵阿姨心里琢磨着,没多想就顺着对方的话往下聊。
紧接着,骗子开始一步步引导她操作,先是让邵阿姨按照指示下载了一个从没听过的 APP,刚打开,对方又说需要确认身份,所以要求邵阿姨对着屏幕扫个脸。
![]()
邵阿姨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想着只是确认身份,应该没什么问题,就对着手机屏幕完成了人脸识别。
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对方又催促还需要输入银行卡密码,解除绑定,不然扣费还是会生效。
此时的邵阿姨已经完全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没多想就输入了自己常用的银行卡密码。
![]()
整个过程中,她没收到任何银行的转账提醒,还傻乎乎地以为自己在办取消保单的业务,挂了电话后,甚至觉得幸好及时处理了,没造成损失。
直到傍晚儿子下班回家,看到邵阿姨坐在沙发上发呆,手机还停留在那个陌生APP界面,追问之下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邵阿姨的儿子当时就察觉事情不对,很快反应过来,原来邵阿姨是被骗了,可等他们赶到派出所报警时,钱已经被转走了。
![]()
第二天一早,邵阿姨的手机终于收到了两条银行动账短信,建行的20万定期被转走10.2万,工行的14.2万定期被全部转走,两笔加起来足足24.4万,去银行打印流水才发现,部分钱已经被转到了境外账户,追回的希望变得渺茫。
看着短信里的数字,邵阿姨当场崩溃,她拿着自己珍藏了大半年的存单,颤巍巍地赶到建行和工行,想要一个说法,可银行的回应,却像一盆冷水,浇得她透心凉。
![]()
原来邵阿姨手里拿的不是定期存单,就是一张业务回单,这只能证明当时办过存款业务,不能作为取款凭证。
这种存款会和她的银行卡绑定,只要有密码、通过人脸识别,就能在手机银行上把定期转成活期,然后直接转走。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对这起诈骗案立案侦查,但由于部分资金被转移到境外,追回难度很大。
邵阿姨的遭遇,给所有老年人敲响了警钟,办理业务时,不懂就问,别不好意思。
还有就是接到陌生客服来电,先核实再操作,不管对方说得多逼真,报出多少个人信息,只要提到下载陌生 APP、扫脸验证、输入银行卡密码,一定要警惕,果断挂掉电话。
那么大家觉得邵阿姨的24万还能追回来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