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货架上,今麦郎蓝标水依旧摆得满满当当。
这个堪称“地板价”的定价,曾让它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
![]()
可如今,一边是高端矿泉水“今矿”降价促销仍无人问津的尴尬。
一边是农夫山泉、怡宝等巨头纷纷降价挤压生存空间。
这家靠着每瓶水仅赚2分钱撑起规模的企业,似乎正走到了十字路口。
![]()
一瓶水赚2分钱的今麦郎还能扛多久?
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命运。
更折射出平价快消品牌在消费升级与价格内卷双重压力下的集体困境。
![]()
低价突围的捷径
今麦郎的发家史,是一部典型的“低价逆袭记”。
1994年以方便面起家时,它就靠着0.5元一包的“六丁目”横扫农村市场。
用极致低价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突破。
![]()
2006年跨界进入饮品赛道时,市场早已被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巨头瓜分。
今麦郎再次祭出低价法宝,2015年推出1元软装蓝标水,硬生生在红海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
为了支撑低价策略,今麦郎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
从瓶盖、瓶坯到包装材料全部自主生产,自建PET粒子生产线降低瓶身成本。
引入每小时9万瓶的德国高速生产线,用规模化生产摊薄设备折旧。
物流上采用“水不落地”模式,减少仓储和搬运损耗。
![]()
这套近乎“苛刻”的成本控制体系。
让终端售价1元的蓝标水,整包24瓶的出厂价仅8元,单瓶净利润只有2分钱。
![]()
即便如此,凭借年超100亿瓶的销量,蓝标水每年仍能为今麦郎贡献2亿多元的净利润。
成为其饮品业务的基石。
![]()
真正让今麦郎在饮品市场站稳脚跟的,是2016年推出的“凉白开”。
它创新性地提出“熟水”概念,主打“更适合中国人的肠胃”,精准抓住了消费者的健康诉求。
![]()
这个靠营销打造的差异化卖点效果显著,凉白开2017年销售额就达2.5亿元。
2020年更是贡献了今麦郎饮品业务66.7%的收入,到2023年销售额已突破100亿元。
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单品。
![]()
此时的今麦郎看似顺风顺水,实则隐患已埋。
凉白开的“熟水”概念缺乏核心技术壁垒,模仿门槛极低。
![]()
2020年后,康师傅、农夫山泉相继推出“喝开水”“白开水”等同类产品。
不仅名字高度相似,营销思路也如出一辙,快速稀释了今麦郎的差异化优势。
而长期依赖低价策略,也让“便宜”的标签深深烙印在品牌身上,为后续的高端转型埋下了障碍。
![]()
腹背受敌的困局
2025年的娃哈哈代工风波,成了今麦郎的一次“意外出圈”。
消费者发现,瓶身上印着“今麦郎代工”的娃哈哈纯净水,价格比今麦郎自有产品还高0.5元/瓶。
![]()
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随后透露,一年间为娃哈哈代工12亿瓶水,旺季时甚至优先保障代工订单。
这番表态让今麦郎收获了“仗义”“良心国货”的好评,一度引发消费热潮。
![]()
但好景不长,娃哈哈随后以“个别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为由终止合作,给了今麦郎当头一棒。
尽管舆论大多站在今麦郎这边,但这场风波也暴露了其过度依赖代工和低价策略的脆弱性。
![]()
代工业务虽然能摊薄产能成本,却让企业陷入“为他人做嫁衣”的困境。
既无法积累自身品牌价值,还可能因合作方的问题受到牵连。
![]()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市场竞争的加剧。
2024年夏天,农夫山泉率先在部分渠道降价。
550ml绿瓶水12瓶仅售10元,折合单瓶不足0.84元,直接杀入今麦郎的低价腹地。
![]()
康师傅、怡宝等品牌迅速跟进,今麦郎的价格优势被大幅削弱。
以明星产品凉白开为例,其电商平台单价约1.16元/瓶。
而康师傅“喝开水”的价格已低至1.03元/瓶,部分渠道甚至更低,直接挤压了凉白开的生存空间。
![]()
高端市场的突围则更为艰难。
2023年推出的高端矿泉水“今矿”,最初定价3元/瓶,却遭遇市场冷遇。
调研显示,68%的消费者认为“今麦郎就该是便宜的”,仅有32%愿意尝试其高端产品。
![]()
为了去库存,今麦郎不得不推出“进货一箱赠一箱”“第二瓶1元”等促销活动,相当于变相降价。
即便2025年将北京市场的今矿定价下调至2元。
仍难与农夫山泉、百岁山等早已占据消费者心智的高端品牌抗衡。
内忧外患之下,今麦郎的经营数据持续承压。
![]()
2023年营收降至165.7亿元,较2021年的241.5亿元大幅下滑。
包装水市场,其份额仅为2.3%,远低于农夫山泉的23.6%和怡宝的18.4%,未能进入行业前六。
而冲击IPO多年的今麦郎,至今仍未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缺乏资金支持也让其转型之路更加艰难。
![]()
破局的关键抓手
面对“高端翻车,低价受阻”的困境,今麦郎并非毫无胜算。
它深耕下沉市场多年,终端网点已达300万左右,乡镇市场占有率超60%,这是其重要的基本盘。
全产业链布局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凉白开积累的品牌认知,都是其破局的核心筹码。
![]()
想要走出困境,今麦郎需要在坚守优势的同时,打破固有思维的束缚。
要巩固低价基本盘,提升产品竞争力。
今麦郎的成本控制能力是行业标杆,应继续发挥这一优势。
通过技术升级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在1元水市场的主导地位。
![]()
同时,需强化产品差异化,不能再依赖单一的营销概念。
例如,可在凉白开的生产工艺上进行实质性创新。
提升产品力,构建真正的技术壁垒,避免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
此外,可针对下沉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进一步巩固渠道优势。
![]()
要循序渐进推进高端化,重塑品牌认知。
高端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今麦郎不应急于求成,而应采取“分步走”策略。
![]()
可以先依托凉白开的品牌基础,推出中高端系列产品。
比如添加矿物质、主打特定功能的熟水饮品,逐步改变消费者对其“低价”的固有印象。
![]()
在品牌营销上,可借助娃哈哈代工风波积累的“良心国货”口碑。
传递“高质价比”而非单纯“低价”的品牌形象。
通过真实的生产工艺展示、品质检测数据等,建立消费者对其高端产品的信任。
![]()
今麦郎过度依赖传统经销体系,在电商、便利店等新兴渠道布局滞后。
目前,其抖音官方旗舰店粉丝量仅153.5万,远低于白象的511.7万。
应加大对线上渠道的投入,利用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触达更多年轻消费者。
![]()
同时,对传统“四合一”深度分销模式进行升级,减少人海战术带来的成本压力。
通过数字化系统提升渠道管理效率,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发展。
![]()
此外,今麦郎还需解决资本化难题。
上市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应梳理企业经营架构,优化盈利模式,向资本市场展示清晰的增长逻辑。
争取早日实现IPO,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动力。
![]()
从靠着低价方便面崛起,到成为包装水市场的重要玩家。
今麦郎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快消行业的变迁。
一瓶水赚2分钱的模式,既是其生存的法宝,也是其发展的枷锁。
![]()
在消费理性回归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单纯的价格战早已难以为继。
只有实现“品质、创新、品牌”的协同升级,才能穿越周期。
今麦郎的困境,是许多平价品牌的共同难题。
它的破局之路,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命运,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对于今麦郎而言,未来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低价=低端”的认知枷锁。
在坚守成本优势的同时,真正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
毕竟,低价能赢得一时的市场,而价值才能赢得长久的未来。
![]()
这瓶只赚2分钱的水,能否支撑今麦郎走出困境。
答案或许就在它对自身优势的重塑与对市场趋势的把握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