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天府医院疼痛科成功为一名长期受腰腿疼痛困扰的患者实施了“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该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在脊柱微创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新选择。
01
手术回顾
患者刘女士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腿部疼痛、麻木,症状持续一年有余,并伴有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我院疼痛科门诊细致检查,确诊为腰4-5巨大突出伴脱出(如下图所示)。
![]()
![]()
以往,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使不少患者心存顾虑。如今,随着椎间孔镜微创技术的引入,患者迎来了康复新希望。术中,疼痛科王江林主任带领手术团队,通过C型臂引导精准定位,将工作套管准确置入腰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的靶点位置,实现精准治疗。
椎间孔镜技术仅需0.5-0.7厘米的微小切口,在高清内镜可视化操作下,精准定位突出的髓核组织,彻底清除病变部位,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神经和正常组织。
![]()
02
椎间孔镜技术优势
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具备三大优势:
✅创伤极小:仅需微创切口,术后几乎不留疤痕;
![]()
✅恢复迅速:患者术后2–3天即可出院,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安全可控:全程可视化操作,有效规避神经血管,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此次手术不仅成功解除刘女士的病痛,也为眉山及周边地区饱受腰腿疼痛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曙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天府医院疼痛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积极引进和开展先进诊疗技术,为广大疼痛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03
专家介绍
![]()
刘力,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院麻醉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三批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第十批泸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第一、第二届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
承担各科疑难手术病人的麻醉管理,在困难气道、疼痛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从事危重病人器官功能损伤和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先后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2020年获得“年度中国麻醉领域高价值国际论文TOP100”。
擅长颈腰椎间盘突出,四肢关节疼痛性疾病,癌性疼痛以及非疼痛性病症:如面肌痉挛、面神经炎、顽固性呃逆、顽固性失眠的微创介入及康复治疗。
![]()
欧册华,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疼痛诊疗学》全国统编教材编委、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医科大学疼痛诊疗学教研室主任、西南医科大学疼痛诊疗学课程负责人、西南医科大学金教鞭获得者、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专委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神经病理性疼痛专家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脊柱疾病多学科联合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副会长、四川省老年医学会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疼痛专委会常委、泸州市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麻醉和疼痛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慢性疼痛诊疗临床经验丰富。
![]()
王江林,副主任医师,疼痛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四川省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难治性癌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创会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眉山市医学会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疼痛转化研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曾获2020年四川省医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及第六届“韩济生疼痛医学论文奖”优秀奖。
主要研究方向:慢性疼痛的定量评估及病理性痛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擅长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脊髓损伤以及脑卒中后疼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柱源性疼痛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
![]()
刘莉,主治医师,中共党员。擅长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等疾病的诊治,能够独立开展彩超或CT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射频治疗及椎间盘消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