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看看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的表态刷爆国际舆论,他直言“中国的实力非常强大,让人不得不尊重”,此前更对着记者镜头承认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可持续”。几乎同时,美国《华盛顿邮报》抛出尖锐评论,将美方关税政策斥为“先开枪,后思考”,直言与中国“脱钩”只会让美国陷入经济下滑与社会混乱。短短48小时内,政客低头与媒体唱衰形成的强烈对比,让这场持续已久的贸易博弈迎来了戏剧性转折。
特朗普的态度转弯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美国接连遭遇多重打击后的必然结果。美国财长贝森特刚向全球盟友发出“共同应对中国”的号召,还宣称“中国正在对抗全球”,澳大利亚就率先泼了冷水。当地时间10月17日,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公开拒绝与中国脱钩,明言“对澳大利亚来说,我们要靠扩大贸易实现国家利益”。欧盟、日本、韩国对此全程沉默,荷兰、法国、加拿大等更是悄悄赴华谈合作,新西兰干脆把造船大单交给中企,所谓的“盟友围堵”从一开始就成了笑话。
![]()
盟友的“倒戈”只是开胃菜,中国精准反制带来的产业阵痛才真正戳中美国要害。10月14日中国对美舰征收额外费用的政策刚落地,宁波港就收到了第一笔446万元款项,美森航运“曼努凯”号成为首个“买单者”。美国邮轮巨头更难受,嘉年华、皇家加勒比等企业付不起高额港务费,停航又面临上千名乘客投诉,中国年均300多万人次的客源市场还在被中资和欧洲企业迅速填补,进退两难成了常态。
科技领域的冲击更具颠覆性。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的表态堪称行业“哀嚎”,他透露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暴跌至0,直言美国的科技围堵“完全是在自伤”。农业板块的困境同样刺眼,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存放816吨大豆的仓库突然垮塌,“爆仓”丑闻背后是中国全年未采购一颗美国大豆的现实。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嘴上说要找日本接盘,心里比谁都清楚,占比仅4%的日本根本替代不了55%-60%的中国采购份额,而联邦政府停摆19天,连130亿美元补贴都没法续上。
![]()
这些坏消息叠加在一起,让美国经济承受着肉眼可见的压力。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早就测算过,对华关税可能让美国GDP比原本下降1.4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损失数千亿美元。更讽刺的是,美国进口的智能手机和电脑显示器中,超过80%和78%来自中国,供应链根本绕不开;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却能轻易找到替代来源,这种失衡的依存关系注定了关税战的结局。
特朗普的“低头”本质上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无奈。他不再提“终结中国制造”,转而强调“需要公平协议”;不再喊“必须打赢贸易战”,改口说“不愿摧毁中国”,这些措辞变化藏着的全是底气不足。美国财政部与贸易代表急忙恢复对华线上对话,敲定马来西亚会谈并推动领导人会晤,动作之快暴露了急于破局的心态。
但这绝不意味着博弈终结。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多次明确的原则摆在这里:对话可以,但必须“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想一边挥舞大棒一边要合作,根本行不通。特朗普的言辞向来反复无常,今天说“有话好好说”,明天未必不会再放狠话。
![]()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力量对比的质变。中国用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做支撑,在稀土、芯片设备等关键领域的控制力不断凸显,已经从被动防守转向主动塑造博弈格局。美国看似手握制裁大棒,实则打光了牌还暴露了软肋——盟友体系松散、产业依赖严重、内部治理失效,这些问题绝非一句“不可持续”就能解决。
美媒预测的“必败”或许言之过早,但特朗普低头的那一刻已经证明,与中国为敌没有赢家。接下来的会谈,考验的不仅是美方的诚意,更是其能否真正认清现实:在产业链深度交织的今天,遏制别人只会反噬自己,公平对等才是唯一出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