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想象一下:在夏天,爸爸妈妈不让你去游泳、看电影,甚至不敢让你和邻居小朋友玩。这不是惩罚,而是一种蔓延全球的恐惧——小儿麻痹症(脊灰)。它能在一夜之间,让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再也无法行走,甚至被困在巨大的“铁肺”里呼吸。
![]()
今天,在世界脊灰炎日,我们来聊聊这场几乎被我们遗忘的战争,和那颗改变一切的——神奇糖丸。
面对脊灰病毒的威胁,科学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接力争力”。第一棒,交给了力求稳健的乔纳斯·索尔克。他的策略谨慎而可靠:将病毒彻底“打死”再用。这支名为“灭活疫苗”的产物,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如同为身体派驻了一队忠实的“卫兵”。它虽不能在肠道前线杀敌,却能在家园深处牢牢守住防线,高效防止瘫痪的发生。1955年它成功问世时,全美为之狂欢,头条高呼:“脊灰被征服了!”
![]()
然而,索尔克的“安全盾牌”虽能保护个体,却难以切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链条。于是,阿尔伯特·萨宾接过了至关重要的第二棒。他选择了一条更大胆的路径:不是杀死病毒,而是将其“驯化”。经过无数代培养,他得到了毒性锐减但免疫活性犹存的病毒,制成了可口服的“糖丸”疫苗。这支“肠道特种兵”一经服下,便直抵战场前沿——肠道系统,不仅能训练免疫系统,更能就地建立坚固的免疫屏障,从根本上阻断病毒在社区的“流窜”。它便宜、方便,一口下去,仿佛拥有了拯救世界的力量。
![]()
这场科学的接力,跨越重洋,传到了中国科学家顾方舟手中,由他跑出了决定性的第三棒。在云南的荒山上,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壁垒,成功研制出中国的脊灰减毒活疫苗。而真正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一笔是:为了让千万中国孩子毫无抗拒地吃下这剂“救命药”,他做出了一个温暖后世的选择——将疫苗融入了一颗香甜的糖丸。这颗糖丸,从此成为几代人童年里最甜蜜的“守护神”,也让科学的伟大胜利,染上了东方式的温情色彩。
![]()
全球脊灰病例从1988年估计的35万例,暴跌了99.9%以上。如今,野生脊灰病毒仅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有极少数病例报告。无数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冒着战火与艰险,将疫苗送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他们是这场远征中无名的英雄。
然而,终点前的最后一步最为艰难。当前主要的挑战来自于OPV本身。在极罕见情况下,疫苗中的减毒病毒在免疫低下人群或接种率低的社区中循环时,可能恢复致病性,导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传播。这如同最后的绊脚石,提醒我们胜利在望,但绝不能松懈。全球策略也已随之调整,许多国家开始采用“IPV+OPV”的序贯程序,以在获得强大免疫的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
![]()
在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几乎忘记脊灰的恐怖,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忘记接种疫苗。
这颗小小的糖丸,不仅仅是一剂药,它是科学精神的结晶,是国际协作的典范,是无数英雄用勇气和智慧铸成的生命之盾。它告诉我们,面对自然的无情,人类凭借理性与爱心,能够创造奇迹。
所以,在世界脊灰炎日,让我们感谢科学,感谢每一位接种医生,也感谢那颗曾甜过我们童年的糖丸。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来之不易的胜利,直到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永远告别小儿麻痹症的阴影。
![]()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