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吴紫翼/文 杨灿/视频
3匹马、33峰骆驼、20余人、4个民族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东天山来的骆驼队。
8月22日,他们从新疆巴里坤出发,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翻过天山、穿过沙海,耐受高温、克服大风,30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用坚韧的毅力挑战自然,他们牵引骆驼,徒步前往河南洛阳,重走丝绸之路,“复刻”千年前的商旅之路。
时隔俩月,他们已抵达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路上,他们吸引了沿途无数居民与游客的驻足和关注,他们用脚步丈量历史,感受每个地方不同的历史文化故事,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预计12月初抵达河南洛阳。
![]()
3匹马、33峰骆驼、20余人、3000公里……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队长蒋晓亮回忆,自己早在三年前曾担任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旅局局长时就想过组建一支骆驼队,重走丝绸之路,但因遭到种种质疑与反对,这支队伍迟迟未组建完成。
去年12月,蒋晓亮退休后便开始发起民间招募,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最终,这支骆驼队由3匹马、33峰骆驼、20余人、4个民族组成,一半是农牧民,一半是志愿者。蒋晓亮告诉记者,队伍后还跟了6辆补给车,上面装有骆驼食用的草料,以及队员食宿用的家具与食品。
在筹备过程中,蒋晓亮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人质疑他的想法不切实际,有人担心路途遥远安全无法保障。“刚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认为能走出我们县就不错了,后来走出县以后,他们又说走出新疆与甘肃的交界处星星峡就会解散。”
如今,在蒋晓亮的带领下,8月22日出发的他们时隔两月,已经走到河西走廊中段,“64天了,走了1400多公里。”路程过半,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同时也得到了各地居民的热情接待,“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当地都会举办文化活动,我们也会进行文化交流。”蒋晓亮表示,原本计划100天左右的行程计划,如今已经超预期20天,预计12月上旬抵达河南洛阳。
![]()
50度高温、12级大风、迷失方向的无人区
重走丝绸之路的征程并不容易,蒋晓亮回忆,一路上困难重重。他们曾遇到地表温度达50多度的高温天气,出发的第十天,队伍为了躲避高温天气,决定下午出发,骆驼队穿越800里的无人区,却没曾想到夜行途中又遭遇了12级大风天气。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队员回忆,凌晨3点无人区的沙尘暴像一堵咆哮的墙,驼铃在狂风中摇响,东南西北风像失控的巨兽冲撞着队伍,沙粒如刀片般刮过队员的每一寸皮肤,帐篷被大风撕得无法站立,人与骆驼在混沌中差点被掀翻,38公里的路程,他们逆着风沙踉跄前行,“即便这么恶劣的天气,我们队员都没有放弃,最终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宿营地。”
9月下旬,当骆驼队抵达甘肃敦煌一沙海中时,迷失了方向,补给车无法进入,队员6个小时与外界失联,“我们硬着头皮往前走。”蒋晓亮告诉记者,最终在外界补给车上的队员报警后,通过当地自然保护站的监控找到了骆驼队的位置。
当骆驼队抵达甘肃瓜州县,在通往嘉峪关的方向时,40余条纵横交错的铁路与公路再次给他们前行的道路带来了挑战,“我们带着三十多峰骆驼,在选择道路时是非常困难。”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多数情况下骆驼队都需要绕道而行。
唤醒沉睡多年的丝绸之路的记忆
蒋晓亮原本计划全程将用10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3000多公里的徒步路程,但让蒋晓亮意想不到的是,每到一处,都会有当地居民的盛情招待,他们会用不同的文化活动方式来欢迎他们,蒋晓亮与队员也会停下脚步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的互动,分享各自的文化故事,聆听不同的历史声音。
10月24日,大象新闻记者与蒋晓亮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目前东天山来的骆驼队已经抵达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目前他们的行程已超预期20天,预计12月上旬将抵达河南洛阳。
蒋晓亮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次重走丝绸之路,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这条古老商路的魅力与价值,唤醒沉睡多年的丝绸之路的记忆。同时,哈密作为河南援建的城市,蒋晓亮希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河南人民的感激之情。“在到达洛阳之后,我们还准备去祭奠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班超,表达对古人的敬仰。”
蒋晓亮将带领这支特殊的骆驼队克服重重困难,继续沿着历史的轨迹前行,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对文化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尊重,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增强保护意识,让这条古老的商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