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 991字
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当我们身体遭遇感染或炎症时
免疫系统会迅速反应
并在血液中释放一些特殊的“信号分子”
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
和降钙素原(PCT)
就是其中三个关键的指标
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但又相互关联
共同协助医生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01
它们分别是什么?
1
C反应蛋白(CRP)
炎症的“敏感警报器”
来源:由肝脏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快速产生。
特点:
1.反应迅速(感染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
2.对细菌感染、创伤、风湿免疫疾病等均敏感,但特异性较低。
正常值:通常<10mg/L(不同医院标准可能略有差异)。
2
白细胞(WBC)
免疫系统的“前线士兵”
来源:骨髓生成,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负责直接对抗病原体。
特点:
1.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通常升高(>70%)。
2.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可能增多。
3.某些严重感染(如脓毒症)可能导致白细胞异常升高或降低。
正常范围:成人通常为(4~10)×10⁹/L。
3
降钙素原(PCT)
细菌感染的“高级侦察兵”
来源:主要在细菌感染时由甲状腺C细胞及其他组织释放。
特点:
1.特异性高,细菌感染时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时通常不升高。
2.可用于判断严重细菌感染(如脓毒症),并指导抗生素使用。
正常值:通常<0.05μg/L,严重感染时可>2μg/L。
02
三者的关系:如何协同作战?
01
细菌vs病毒感染的鉴别
细菌感染: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
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轻度↑或正常+白细胞正常或↓(淋巴细胞↑)+降钙素原正常
02
判断感染严重程度
普通感染: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升高,但降钙素原可能仅轻度升高(0.5~2μg/L)。
脓毒症(败血症):降钙素原显著升高(>2μg/L),C反应蛋白极高,白细胞可能异常(过高或过低)。
03
指导抗生素使用
降钙素原可用于判断是否需要抗生素:
降钙素原<0.25μg/L→可能无需抗生素(如普通感冒)。
降钙素原>0.5μg/L→提示细菌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
降钙素原>2μg/L→高度提示严重细菌感染(如肺炎、腹膜炎)。
总结一下
C反应蛋白→炎症的“通用警报”,反应快但特异性低。
白细胞→免疫细胞的“兵力报告”,可初步区分细菌/病毒感染。
降钙素原→细菌感染的“精准标记”,尤其对严重感染(如脓毒症)最有用。
来源: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告诉小伙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