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传统能源大省!新疆正在打造新能源超级样本
万亿投资背后的战略考量:新疆为何成为能源保障压舱石
从瓜果飘香到动力澎湃!新疆能源产业迎来高光时刻
央企重金布局新疆能源,八大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成型
深地挖油、戈壁发电!新疆能源革命带来哪些新机遇?
![]()
就在今年盛夏时节,25家中央企业联手与新疆签署了重磅合作协议。这份涉及183个具体项目的战略投资,计划在2028年前投入超过9300亿元的真金白银。这个数字意味着未来四年间,平均每天都会有近5亿元资金注入新疆的能源领域。
很多人印象里的新疆还停留在哈密瓜、葡萄干和美丽风光的认知层面,但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区域,正在悄然转型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新疆的能源家底厚实得超乎想象:2.19万亿吨煤炭预测储量占据全国总量的40.6%,这个储量足够满足全国当前消费水平近百年的需求。2023年,新疆煤炭产量已达4.13亿吨,按照规划,到2025年将突破4.6亿吨产能大关。
![]()
新疆规划的四大煤炭基地,目前产量位居全国第四
油气资源同样令人惊叹。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组成的油气富集区,已探明石油资源量位居全国首位,天然气资源量排名第二。2023年新疆油气当量产量达到6606万吨,连续三年稳坐全国头把交椅。煤层气预测资源量7.5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26%的份额。
这些数字背后是技术的持续突破。在塔里木盆地,钻井深度已经突破8000米大关,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还要高出近2000米。这种超深井钻探技术的突破,让原本难以企及的油气资源得以开发利用。2023年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的成立,更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2019年开始新疆煤炭潜力开始快速释放
电力领域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2023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到4912.10亿千瓦时,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7月中旬,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8003.8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规模比重超过50%,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的省份。
![]()
新疆油气资源丰富且集中
这些电力不仅满足本地需求,更通过“疆电外送”工程输送到全国各地。2023年,新疆外送电量达到1262亿千瓦时,累计外送电量已达7408亿千瓦时。这个数字意味着,新疆输送的电力足以让全国14亿人口使用大半年。目前正在推进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成为“疆电外送”的第五条大通道。
![]()
新疆发电量在全国排名第五 图片来源:地图大百科
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能源外送创造了条件。2012年至2022年间,新疆公路里程新增6.22万公里,高速(一级)公路里程超过1万公里,所有地州市都通了高速公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768公里,比十年前增长85%,形成三条出疆铁路干线。交通网络的完善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疆煤外运”规模从2021年的4387万吨猛增至2023年的1亿吨。
![]()
新疆电力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新能源装机已经超过传统火电的规模
央企的投资重点聚焦在三个关键领域: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能源集团在哈密规划的煤制油项目,中石油在克拉玛依推进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各地蓬勃发展的风电、光伏项目,都在有序推进中。
这些投资带来的不仅是能源产量的提升,更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以新能源为例,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带动了上游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金风科技等企业在新疆设厂生产风机叶片,当地配套率逐步提高。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雇佣当地群众参与施工和运维,实现家门口就业。据中广核在新疆的光伏项目统计,仅一个项目就为2000多名当地群众带来人均超过2万元的年收入。
![]()
塔里木油田的一口油井,设计井深8870米,深度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还要高
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集聚。围绕风电、光伏产业,多晶硅、电池片、组件等配套产业陆续落地新疆。特变电工、大全能源等企业在新疆投资建设硅基新材料项目,将当地的能源优势转化为制造业优势。这种“资源转化”模式,正是新疆打造八大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
与其他能源富集区相比,新疆的优势在于能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开发的可持续性。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禀赋同样突出。太阳能年辐射总量位居全国第二,风能资源储量也名列前茅,加上广阔的荒漠戈壁资源,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在能源开发过程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电站,既发电又固沙,实现生态与能源的协同发展。克拉玛依油田探索的循环经济模式,将油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回收利用,减少排放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
新疆能源储量丰富且持续外送,支持着内地经济发展,也让它成为中国能源的大后方
这场能源开发热潮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显现。国家电网数据显示,“疆电外送”通道建设直接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018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8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130亿元。随着9300亿元新投资的逐步落地,这种带动效应还将进一步放大。
![]()
疆内交通和出疆通道的建设,为新疆能源产能提升和外送打通出路
新疆的能源发展轨迹,与内蒙古有相似之处,但更具后发优势。内蒙古通过能源开发带动经济增长的经验表明,能源资源优势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2022年鄂尔多斯通过油气田开发和沙漠光伏项目,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6%,增速跃居全国第一。新疆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多元化的能源产业体系。
![]()
疆电外送和西气东输成为重要的能源通道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新疆能源基地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国家能源供应格局。西气东输、疆电外送等工程,将西部的能源资源优势与东部的市场需求紧密连接,既保障了东部的能源供应,又促进了西部的发展,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
新疆新能源资源禀赋突出,新疆日照辐射量排名全国第二,光电资源丰富
随着这些能源项目的持续推进,新疆正在从中国的“能源粮仓”向“能源加工中心”和“能源技术创新中心”转型升级。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能源产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产业附加值提升上。
![]()
新疆风能资源丰富,同时也因为资源优势带来了风电产业
未来几年,随着央企投资的持续落地,新疆在国家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这片热土正在书写着能源保障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的新篇章,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