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蛋白质设计领域 David Baker 团队持续输出重磅成果 。2025 年 7 月 17 日,华盛顿大学 David Baker 教授及团队博士后吴可嘉在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Design of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region binding proteins的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靶向 8 个氨基酸以上任意序列的固有无序蛋白片段,高成功率、高结合亲和力、高特异性、低计算资源 (GPU) 需求的通用计算方法,并展示其在蛋白组学,新生儿疾病及癌症早筛,细胞内定位成像,富集低丰富信 号及相分离调控蛋白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
2025 年 7 月 30 日,华盛顿大学 David Baker 教授及团队博士后吴可嘉、刘彩璇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
「Diffusing protein binders to 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的研究性文章。 该研究通过基于 RFdiffusion 的扩散模型方法,模拟蛋白质结合剂与内在无序蛋白的动态相互作用,实现了仅从序列出发、不依赖目标构象预设的高亲和力结合蛋白设计,为解析 IDPs 功能 及开发相关疾病疗法提供了通用策略。
![]()
2025 年 7 月 24 日,David Baker 课题组刘炳旭等人在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Design of high-specificity binders for peptide–MHC-I complexes的研究论文, 开发了一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全新蛋白设计流程,能在无需已知 TCR 或抗体序列的前提下,生成对目标 pMHC-I 具高度特异性的小型结合蛋白。
![]()
2025 年 9 月 25 日,David Baker 联合 Qian Cong(曾为 David Baker 实验室成员)等人在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
Predict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in the human proteome的研究论文, 通过两项核心技术创新,攻克人类 PPI 预测的「信号弱+效率低」困境,鉴定出 17849 个高置信人类 PPI(预期精度 90%),其中 3631 个为实验未发现的新互作,还为这些 PPI 构建了 3D 结构模型,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分子地图」。
![]()
从人类蛋白质组互作网络预测到 pMHC 特异性结合蛋白设计,从内在无序蛋白靶向工具开发到顶刊连发的跨越式突破,其团队始终以 AI 驱动的创新技术刷新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边界。
如今,David Baker 团队再添新绩,2025 年 10 月 22 日,在Nature发表题为
Bottom-up design of Ca2+
channels from defined selectivity filter geometry的研究 (YuLai Liu 一作) ,提出自下而上的钙离子通道设计策略,破解了离子通道选择性过滤器精准构建的核心难题。
![]()
传统设计难以实现 Ca2+的精准筛选
天然离子通道是生物信号传导的关键阀门,而人工设计的离子通道在化学生物学工具开发、传感设备构建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长期以来,离子通道设计面临瓶颈,现有方法无法在原子层面精准定位金属配位残基,导致设计的通道缺乏离子选择性。尤其对于 Ca2+ 通道,其裸离子半径与 Na⁺ 近乎一致,水合半径与 Mg2+ 相似,需通过选择性过滤器中羧基基团的精准空间排布实现特异性结合,这对设计方法的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自下而上的 RFdiffusion 设计策略
为攻克这一难题,研究团队以 Ca2+ 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基于 RFdiffusion 的自下而上设计方法,核心流程分为三步:
1. 构建筛选过滤器:以 Orai 通道的谷氨酸残基为模板,系统采样羧基侧链与中心 Ca2+ 的距离和配位几何结构,通过四重或六重对称生成多样化的筛选过滤器构型;
2. 生成通道骨架:利用 RFdiffusion 算法将筛选过滤器与孔道出口残基通过螺旋结构连接,构建同源寡聚体孔道衬里,并延伸形成多跨膜螺旋支撑的蛋白质骨架;
3. 序列优化:通过 ProteinMPNN 进行序列设计,固定筛选过滤器的谷氨酸/天冬氨酸残基,约束脂双层界面残基的疏水性,避免孔道内带电残基干扰离子渗透。
![]()
图源:Nature
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人工 Ca2+通道
设计的四聚体(CalC4 系列)和六聚体(CalC6 系列)通道蛋白能组装成均一的孔道结构,圆二色谱显示其具有典型的 α-螺旋结构,且在 95℃ 下仍保持稳定;精准的 Ca2+ 选择性:膜片钳实验证实,CalC4_24 和 CalC6_3 两款通道对 Ca2+ 的电导性显著高于 Na+ 及其他二价离子,离子选择性符合天然 Ca2+ 通道的特征(Ca2+>Sr2+>Mg2+),且能被 La3+ 特异性阻断;冷冻电镜解析显示,六聚体通道 CalC6_3 的实际结构与设计模型几乎一致,单体和复合物的骨架均方根偏差分别仅为 1.04 Å 和 1.26 Å;将 CalC6_3 的谷氨酸残基突变为亮氨酸后,其 Ca2+ 电导性降至阴性对照水平,证实筛选过滤器的羧基基团是离子选择性的关键。
![]()
图源:Nature
该研究的突破开辟了离子通道工程的全新路径。基础研究层面,为验证「筛选器几何结构决定离子选择性」的假说提供了直接实验工具,可系统探究孔道结构与电导特性的关联;应用层面,设计的 Ca2+ 通道因结构简单、模块化强且与天然蛋白无序列同源性,有望开发为新型生物正交工具,用于调控细胞内钙信号通路。此外,该自下而上的设计策略还可拓展至其他离子通道的定制化开发,为传感技术、疾病治疗等领域提供创新载体。
参考文献
Yulai Liu, Connor Weidle, Ljubica Mihaljević, et al. Bottom-up design of Ca2+ channels from defined selectivity filter geometry. Nature,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9646-z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添加实验菌企微,回复【】中的序号,即可领取对应的资料包哦~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250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响因子(2025 年最新版)
【2507】130 种实验室常用试剂配制方法(附全套资料)
【2508】常见信号通路
【2509】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大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