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包括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成都市教育局近期也公布了一项改革,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与初高中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
此番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和猜测,“试点取消中考”“教育大改革,部分地区试点取消中考”“天塌了中考要取消了”……由此,网上出现大量有关所谓“试点取消中考”的消息。
对此,上海市教委与成都市教育局均“辟谣”表示,这是落实“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布局和育人方式改革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与“取消中考”无直接关联。
尽管官方已经辟谣,但关于“取消中考”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免除“小升初”、中考等阶段性考试的模式,值得推广吗?“取消中考”,真的能走进现实吗?
北京、上海等多地已试点 官方解读回应
上海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
10月22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八个问答”,对于方案提出的“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进行了官方解读,对“取消中考”进行辟谣。
上海市教委表示,这是落实“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布局和育人方式改革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
一是实现资源弹性优化与充分利用。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结合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适时调节不同学段规模,在学位供需波动时更具弹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教育资源的不足或浪费。
二是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持续探索。一直以来,上海部分学校探索长学制贯通培养并取得了系统性的工作经验,方案提出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长周期贯通培养的实质是对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实现资源的贯通使用,并非取消中考。
![]()
成都试点中小学贯通式培养
成都市教育局近期公布了一项改革,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与初高中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共8所。成都市教育局明确回应,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与“试点取消中考”并无直接关联。
所谓贯通式培养试点是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培养。
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中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试点生源从小学一年级(或初一)的政策性入学学生中产生,十二年一贯制起点为小学一年级,六年一贯制起点为初一。家长根据学生实际,自愿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采用电脑随机摇号方式确定生源,学校不通过考试方式遴选生源。进入上述贯通式学校的学生,可以免除“小升初”和中考,直接升学。而如果这些学生中途想退出,也可以直接申请。
![]()
有成都家长表示,她孩子所在学校正是此次六年一贯制试点的公办学校之一,但目前并非全校整体试点,而是只有两个班,并且每一个班的人数有限制。
该家长表示,“这一贯通制,对我和周围家长而言,最大亮点就是‘免中考’,不用担心孩子未来被分流到职高,所以很多学生都报名了,数量远远超过要招的人数,最后摇号定的。”
参加此次试点的中学校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正在试点的“贯通班”将不再以中考为目标培养学生,而是更加注重教学的整体性,他说:“在贯通班里,老师可以把高中的一些相关知识渗透到初中。”
北京、西安此前已有探索
在此番“取消中考”探讨之前,已有城市尝试过“免中考”班,比如西安。有西安家长称,西安部分中学存在“免中考”班,选择的是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不是每个普通的初中生都有机会进入这类班级,“免中考”班学生的成绩,几乎不存在考不上普高的可能性。
而在北京,从2022年起也开始在东城区和西城区部分学校试点“高中登记入学”政策。以2025年为例,位于东城区的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分校,“高中登记入学”的招生计划各自为80人。但该政策对报名学生平时成绩要求不算高,比如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考查科目地理、生物学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达到B等及以上。这一政策尤其关注那些在中考中可能处于中游或普高边缘的学生。通过登记入学试点,这些学生能够获得“保底”的升学选择。
“免中考”能减轻升学压力吗?
长期以来,中考及其背后的“普职分流”压力,使得学生和家长深陷其中,甚至有家长感叹“中考的普高录取率比高考还低”。
在升学规划师梁挺福看来,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有效地避免中考的升学竞争和中等职业教育选择的低龄化问题,延长了基础教育的年限,提高职高和普高分流的比例,有助于让更多初中学生完成普通高中学习,避免升学竞争和职业选择的低龄化,也有助于缓解全社会教育焦虑。
但梁挺福也坦言,即便入读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等到了高考阶段,依然充满竞争,毕竟高考是具有选拔性和淘汰性的考试。
贯通培养并不是“免考”两个字能概括的。而是通过教育结构的系统性重构,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转换。
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高等教育督导评估所助理研究员杨丽萍表示,一贯制学校能更系统化地设计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逐步探索自我、发现潜能,而不再被阶段性考试所束缚。更重要的,剥离阶段性考试的功利目标后,学生无需为应付中考而重复训练低阶技能。而教师也能更灵活地统筹课程进度,为素养培育腾出空间,使学生收获应对终身挑战的核心能力,而非应试技巧。
![]()
“取消中考”,能走进现实吗?
尽管官方已经辟谣,但近年来“取消中考”、“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或十年义务教育”的呼声一直很高。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的也是到高中的义务教育。
升学规划师梁挺福认为,基础义务教育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还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等要求。在他看来,这类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可能成为民办学校“新的王牌”,将会成为基础义务教育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不过,在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现在盲目大规模推广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为时尚早,因为在高中阶段,不同学校的差异性还非常明显,大规模推广十二年一贯制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持相近观点的还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他认为但从高中阶段教育的现实看,推进贯通培养改革,只是对中考的有限改革。要取消中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家长的焦虑,需要在实现高中普及化后,推进高中多样化、均衡化发展。
熊丙奇认为,贯通式培养是当前中考框架的培养模式改革,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学生(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贯通培养;要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化,需要把均衡化从义务教育推进到高中教育,并在高中教育中推进普职融通,让学生自主选择普高与技职课程。当所有高中都是综合高中,且高中均衡发展,才能不存在中考的问题,所有学生都免试进入高中阶段学习。
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高等教育督导评估所助理研究员杨丽萍也认为,改革还需循序渐进。一方面,贯通培养不能异化为“新升学捷径”。高考的选拔性依然是终极挑战,若仅取消中间考试,而未改变育人体系和评价体系,可能只是将压力后置。另一方面,师资配置、课程衔接等实施细节需精细化设计,贯通培养可作为过渡方案,为未来政策调整积累经验。
总之,教育改革的本质不在于取消几次考试,而在于构建尊重生命成长规律、激发个体潜能的全新生态。
![]()
你赞同“免中考”吗?
对各地的试点探索,你怎么看?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吧~
![]()
编 辑 | 马瑞
综合 | 上海网络辟谣 网信成都 成都教育发布 澎湃新闻 经济观察报 中国新闻周刊 央视网 新京报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