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最常感到焦虑、最容易“恨铁不成钢”的,往往是我们这些普通孩子的家长。谁让我们的孩子,天资普通,自觉性也一般,偏偏又容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之外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分心走神,不仅耽误眼前的学习,更影响未来的成长。
初中这三年,不光是孩子在过关,家长也在“渡劫”。不少普娃父母心里都在默念:
再苦再累也就这三年,无论如何都要把孩子送进高中。至于以后怎么样,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正因为怀着这样一个目标,哪怕家里常有摩擦,家长们也都忍了下来、坚持了下来。
但现实并不轻松——普娃一抓一大把,中考却要筛掉将近一半的人。做父母的,心里没底、手上没招,难免焦虑不安,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就“滑”了下去。
初中是孩子成长路上第一次真正的“分层”。作为普娃家长,这三年里,有三条底线一定要守住。它们看似简单,却是孩子能否顺利迈进高中的关键。当然,这三条只针对“普娃”,牛娃不在讨论范围。
![]()
【一】底线一:别关门!
让普娃在家长看得见的地方学习。
你可能会说:孩子都这么大了,写个作业还要像监视器一样盯着?是不是太不信任他了?
没错,谁让他是“普娃”。普娃不是天生自带马达的“学霸”,“自律”两个字,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还太奢侈。如果你让他一个人关起门来写作业,结果很可能是:作业永远写不完,天天熬到深夜。
是真的作业多到写不完吗?初中作业确实不少,但不至于天天如此。问题往往出在——关上门之后,孩子并没有真正专注在学习上。
你以为他在埋头苦读,实际上呢?
他是在解数学题,还是在作业本底下藏了漫画书?
他是在背古文,还是转着笔、神游天外?
你在这边以为他在奋笔疾书,他可能正对着课本下面藏的手机打游戏。
“关门”,等于给磨蹭、走神、玩手机制造了最佳环境。
别不信,找个机会和孩子聊一聊,这类事他们大多干过。
我家孩子就曾无意中感慨:“妈,有你在旁边,我写作业好像效率高一点。”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自己做题的时候,容易走神。”
所以,在普娃学会自律之前,我们得先提供“他律”的环境。再难也就三年,值得。
具体怎么做?有两个办法:
要么把学习区域安排在家庭的公共空间,比如客厅的餐桌、开放的书房,或者任何一个你能随时看到他的地方;
要么你陪在他身边,不一定非要死死盯着,你可以在旁边看看书、做点自己的事。孩子有问题,还能随时交流。这种“陪伴感”,本身就是一种温和的提醒,一种无形的约束。
我儿子小学班主任的孩子,常年稳居年级第一。她说,那几年陪孩子写作业,自己顺便绣了好几幅大型十字绣。
“他能看到你,你能看到他”——这不是监视,而是一种陪伴式的引导。我们的目标不是永远盯着他,而是借助外力,帮他先坐得住、学得进,逐步培养起专注和管理的习惯。
先有“看得见”的陪伴,才有未来“关上门”的自觉。这是我们帮孩子搭建自律能力的第一步。
【二】底线二:别给手机!
这不仅是底线,更是红线。
因为手机毁掉学习、影响成长的孩子,实在太多了。别说普娃,就连一些原本成绩优秀的孩子,也因为沉迷手机而逐渐掉队。你随便问一位初中老师,他们都能举出不少真实案例——多少聪明孩子,就是毁在了一部可以随便使用的智能手机上。
核心只有一句:初中生不能独立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这一点,没得商量。
你的孩子可能会跟你争、跟你闹:“全班同学都有,就我没有!”“我只是查资料!”“没手机我怎么和同学交流?”
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请一定硬起心肠,不要妥协。否则,你为解决眼前的小纠缠,可能会换来今后无穷的烦恼。
你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
“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我们家就是这个规矩。”
抖音、游戏、没完没了的网聊……这些产品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在研究如何让人上瘾。你指望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单靠意志力去抵抗?太难了。
查资料,可以用父母的手机或平板;联系同学,可以用电话手表。所有“需要手机”的理由,其实都有更安全、可控的替代方式。
一旦把智能手机交到孩子手里,就等于在他通往高中的路上挖了一个大坑。我们在岸这边拼命拉,手机在那边使劲拽,绝不能做这种自相矛盾的傻事。
【三】底线三:别逼疯他!
正因为他是普娃,可能承受不住父母过高、过重的期望。如果你硬要用“学霸”的标准去要求他,结果很可能不是进步,而是把他逼急、逼疯。
保住孩子“还想学”的那颗心,比什么都重要。
成绩暂时落后,总有办法追;但如果心“厌学”了,那就真的完了。这是最考验家长智慧和心态的一条底线。
我们盯学习、管手机,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一不小心,就容易把“督促”变成“压迫”,把“管理”搞成“战争”。
你整天唠叨:“你怎么这么笨!”“看看人家XXX!”“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考这点分?”
你因为他一次没考好,就否定他全部的努力;
你把他所有时间塞满习题,不给他一点喘息的机会……
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眼里的光,没了。他从“我不会学”,变成“我不想学”,最后发展到“我恨学习”。
持续的厌学情绪,比任何一门课考零分更可怕。那是从根子上摧坏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到那时,再想挽回,就难了。
作为普娃家长,我们要学会放平心态,时常提醒自己:我们是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把孩子本人当成问题去解决。
当他考砸了,别急着发火,给他倒杯水,坐下来一起看看试卷,到底是哪里没搞懂;
当他累了,允许他发会儿呆、听听音乐,甚至下楼跑几圈;
多看看他的进步,哪怕是从30分到40分,也值得一句真诚的鼓励:“有进步,咱们继续加油。”
我们要做的,是那个帮孩子在学习的“火焰山”前扇风降温的人,而不是一个劲儿往里添柴,最后把什么都烧成灰。
守住孩子“还想学”的念头,就是守住他未来一切可能的火种。
初中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三条底线,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它们表面上严格,背后却是最真实的爱与最清醒的认知——我们清楚自己的孩子是“普娃”,所以才更要讲方法、用智慧,陪他走好这段上坡路。
现在紧一点、累一点,不是为了控制他这三年,而是为了他能真正掌握管理自己未来三十年人生的能力。
守住这三年,等孩子顺利推开高中的大门,你会感谢今天这个“狠心”却“清醒”的自己。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