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虞乡镇某村因国家项目工程征用荒山林坡引发补偿纠纷,虞乡司法所联合多部门积极进行调处化解,不仅维护了企业、集体及村民的合法权益,更有效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为当地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与基层社会稳定筑牢了坚实屏障。
此次国家项目工程需征用该村荒山林坡,并对地面附着物进行补偿。消息传开后,部分村民手持不同时期与村委会签订的承包合同及相关证明,主张自身补偿权利;另有村民因对补偿方案存在异议,态度激烈、言辞尖锐,矛盾不断升级,群体性事件风险凸显。
![]()
得知情况后,虞乡司法所主动承担起矛盾化解的重任。专职调解员全面梳理事件脉络,仔细核对每一份承包合同,了解合同签订时的背景情况,逐一核实地面附着物的种类、数量及权属,精准掌握了纠纷的核心症结——历史合同效力认定、补偿款分配比例争议。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专职调解员围绕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府出台的关于山林土地管理的政策规定,形成了“先认定合同效力,再按权属明确补偿比例,兼顾集体与个人利益”的解决方案框架。为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司法所积极联合镇综治、土地、林业、法庭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各部门从各自职能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对树木等附着物的评估方式给出专业指导,从法律层面指出了纠纷化解的风险点,多方共同完善方案细节。
方案确定后,专职调解员一方面耐心向村民解读国家林业补偿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具体合同条款分析其权益主张的合理性,引导村民理性看待纠纷;另一方面与村委会沟通,强调需尊重历史合同,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维护村集体利益,确保补偿款分配公平公正。
![]()
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村民与村委会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书,补偿款按照约定方案顺利分配到位,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村集体利益也未受损。
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是虞乡司法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服务基层治理的生动体现。通过靠前服务、多元联动、依法调处,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隐患,保障了国家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更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平安和谐的基层社会环境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来源:永济市掌上1234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