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楼,被俗称“大裤衩”,多年以后,央视大楼的洋人设计师“库哈斯”在国外媒体的采访中公开承认央视大楼的设计中包含了某些隐喻
从北京的东三环向北看,冬日的空气微微泛着灰,雾霭之中,几条清晰的建筑轮廓逐渐浮现,那里是国贸,是CBD,是现代中国最深处的城市神经。
在这些高楼林立的玻璃森林里,有一座建筑,被戏称为“大裤衩”。
央视新大楼,2008年完工之后,这座投资近50亿人民币的巨构建筑迅速在网络上引爆了讨论。
这些声音,夹杂着调侃、愤怒,也有几分真诚的疑惑,彼时,央视和设计方给出的回应是专业的、严肃的。
“这是对结构张力的突破,是对现代建筑空间的重构,这是空间的对话,是建筑的未来。”
这些话,在当时的大众面前,显得像是穿着西装讲笑话——听不懂,也不想听。
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建筑早已成为北京天际线的一部分,成为邮票、纪录片、导游话术的一部分。
人们也逐渐不再纠结它的外形,反正“裤衩”这词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直到2024年10月,一段外媒的采访视频在YouTube上传开,重新点燃了那团多年未熄的火。
那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设计类播客节目,名为《Beyond Form》,主持人是荷兰本地的一位建筑学博士,采访对象,是央视大楼的主设计师雷姆·库哈斯。
年近八十的他,头发稀疏,神情轻松,坐在一张深色木桌前,说话慢条斯理,这段采访中,最引发争议的一句话,是库哈斯在谈到央视大楼设计初衷时说的:
“我们知道它会引起讨论,我们希望它能激起中国人对权力、媒体和建筑之间关系的再思考,它是一个隐喻,不是偶然。”
主持人问:“你们预料到它会被称为‘大裤衩’吗?”
库哈斯笑了笑,回答:“我们不惊讶,我们甚至有点……期待这样的回应。”
这段话,一经翻译上传到B站与微博,立刻引发了舆论海啸。
“原来我们不是误解了,而是被设计了。”
这股愤怒迅速蔓延,建筑圈、设计圈、评论区都热闹起来,一些早年曾对“大裤衩”提出质疑的声音也被重新挖出。
在重新审视这段争议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时代背景:2002年,中国刚加入WTO,经济腾飞,文化信心也跟着膨胀。
央视新大楼的立项,正是在这个节点上诞生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办公空间,而是想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新地标”。
于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库哈斯被请来,用一种“世界看得懂的语言”来写这份答卷。
但问题也正出在这儿,那时的中国,在面对所谓的“国际大师”时,过于谦卑。
在项目评审会上,建筑界内部也曾有人质疑这栋楼是否太抽象、是否脱离了本土语境,但这些声音在“全球化”、“国际形象”这些宏大话语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设计方案通过了,预算批下来了,央视搬进去了,一切都推进得顺理成章,除了公众,没有被问过半句。
央视大楼的争议,其实不是建筑的问题,而是文化话语权的问题,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面对全球化冲击时,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我们一方面渴望被世界看见,另一方面又害怕“看见”的代价是被误解、被消费、被操控。
库哈斯的“坦白”,像是一把迟来的钥匙,打开了多年压抑在公众心中的疑问:我们到底有没有资格去定义自己的文化符号?
建筑不是单纯的钢筋水泥,它是城市的语言,是价值观的外化,当一个建筑师说,他知道公众会不适应这种设计,并且“有意”制造出一个引发争议的符号时,他其实是在设计一种态度。
这态度,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而是对公众参与的轻视。
央视大楼的外形像裤衩,这是事实,它被取笑、被恶搞、被做成玩偶,这也是现实。
但如今回头看,真正让人难以释怀的,不是它的形状,而是那种从头到尾被排除在外的感受。
今天的公众更敏感、更有判断力,也更有表达欲,他们不会轻易接受一个“象征”,不会简单相信一个“专家”,这正是中国社会最值得珍惜的进步。
央视大楼今天依旧矗立,但它的意义早已超出建筑本身,它成为了一种纪念碑,纪念那个时代我们对于“世界认同”的渴望,也提醒我们在未来不要再重复同样的路径。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崇洋,不是模仿全球化下的“国际范儿”,而是在面对大师与权威时,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表达不满,敢于坚持我们自己的判断。
“大裤衩”可能永远不会改名,但它的故事不会结束,当一个建筑被当作“实验场”时,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说出他们的感受。
未来再有类似的“超级工程”启动时,希望那句“我们知道它会引发争议”不再出自一个遥远的设计师之口,而是来自一个真正开放、平等、尊重公众的讨论过程。
这才是“大裤衩”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遗产。
信源:
盘点2014年新晋全球最丑9大建筑 中国央视"大裤衩"上榜2014-12-20 07:07·青新新闻网房产
曾经那些背负骂名的中国建筑,将来会不会名垂青史?2018-01-26 22:00·参考消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