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岁小伊(化名)脖子上有鹌鹑蛋大小硬块,遂于当地医院就诊,超声显示“双侧甲状腺结节?”。
医生怀疑恶性,强烈建议穿刺活检,但父母觉得“甲状腺癌是懒癌”,并未在意,自行服用消炎药治疗。
2个月后,小伊病情未见好转,脖子上肿块疯长到拳头大小,时常头痛、呕吐,在期末考前一天,突然看不清东西。
入院检查:CT显示脑部占位伴出血,遂紧急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转移性甲状腺低分化癌”!
更糟的是,全身检查发现癌细胞已发生转移,气管被压得只剩一条缝,肺部布满转移瘤,肝脏、肾脏、骨骼……到处是病灶。
医生与家属沟通后,确定最后治疗方案,经过“化疗+靶向+免疫”联合治疗,小伊肿瘤逐渐退缩。
⚠️ 医生提醒:
甲状腺癌虽被称作“懒癌”,但这一说法仅适用于部分类型。它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不同类型恶性程度差异很大。像低分化癌、未分化癌恶性极高,十分凶险。即便最常见的乳头状癌,若未及时复查、治疗,5年内转移率也能达30%-50%。
![]()
01
身体出现这几种情况,可能发生癌变
01
颈部肿块速增
甲状腺位于脖子正前方,要是甲状腺出现异常,最明显的信号就是颈部肿块快速增大。
正常情况下,良性结节生长很慢,可能几年都没变化。但要是结节发生癌变,癌细胞会快速分裂增殖,肿块可能在短短一两个月内明显变大。
比如原本只有1厘米的结节,突然长到2-3厘米,摸起来质地硬,像石头一样,而且边界不清,用手推的时候基本不动。这是因为恶性肿瘤会侵犯周围组织,把自己“固定”在脖子里。
很多人以为“肿块不疼就没事”,但甲状腺癌引起的肿块大多不疼,正是这种“无痛性增大”才更危险,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 注意:
要是发现脖子上的肿块突然变大,尤其是质地硬、推不动的,一定要马上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做穿刺活检,明确结节性质。
02
声音嘶哑、喝水呛咳
声音嘶哑、喝水呛咳是甲状腺异常侵犯喉返神经的典型信号。
喉返神经是控制声带活动的重要神经,正好从甲状腺旁边经过,要是甲状腺结节变大或癌变,就会压迫、侵犯喉返神经,导致声带活动异常。
一开始可能只是说话声音有点沙哑,以为是感冒、用嗓过度引起的,休息几天也不见好;后来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说不出话,喝水、喝汤时频繁呛咳,吃固体食物时反而稍好一些。
这和普通的咽喉炎不一样,咽喉炎通常伴有喉咙痛、有痰,而甲状腺问题引起的声嘶呛咳一般没有咽痛症状。
⚠️ 注意:
要是出现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喝水呛咳,尤其是持续超过两周的,别光去看耳鼻喉科,一定要查一下甲状腺超声,排除甲状腺结节或肿瘤侵犯神经的可能。
03
呼吸、吞咽困难
当甲状腺结节或肿瘤长得很大,或者侵犯了周围的气管、食管,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的症状。
气管在甲状腺的后方,要是被结节压迫,会变窄,导致呼吸不畅,尤其是活动后更明显,感觉胸口发闷、喘不上气。
食管被压迫后,吃东西时会觉得有东西堵在喉咙或胸口,咽不下去,严重时连流食都难以下咽。
很多人会把这种症状当成“气管炎”“食管炎”,吃了消炎药也没用。
其实这是甲状腺异常的危险信号,说明结节或肿瘤已经长得很大,侵犯了重要器官,必须马上就医做CT检查,看看结节的大小和侵犯范围,赶紧制定治疗方案,不然可能会导致窒息等严重后果。
04
颈部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很容易转移到颈部淋巴结,所以要是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脖子两侧或锁骨上的淋巴结,一定要警惕甲状腺异常。
正常的淋巴结很小,摸不到也看不见;但要是发生转移,淋巴结会变大,摸起来像黄豆或花生米,质地硬,推不动,通常不疼。
很多人发现脖子上的小疙瘩,以为是“上火”引起的淋巴结炎,吃点消炎药就不管了。但甲状腺癌转移的淋巴结,吃消炎药根本没用,还会慢慢变大、变多。
⚠️ 注意:
要是脖子上突然长出不明原因的小疙瘩,尤其是同时有甲状腺结节的人,一定要做淋巴结超声和穿刺活检,看看是不是癌细胞转移了。
05
脖子变粗变形
甲状腺结节变大或甲状腺肿大时,会导致脖子变粗、变形。比如脖子正前方明显隆起,左右不对称,从侧面看脖子变粗,穿高领衣服时觉得勒得慌。这种变化可能是慢慢出现的,也可能突然加重。
很多人觉得“脖子粗是胖的”,但就算体重没增加,脖子也变粗,就要警惕甲状腺问题。
⚠️ 注意: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也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让脖子变粗,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症状,比如甲亢会有心慌、手抖,甲减会有乏力、怕冷。要是发现脖子突然变粗变形,赶紧做甲状腺超声和功能检查,明确原因。
![]()
06
全身症状
要是甲状腺结节癌变并发生转移,会出现体重快速下降,就算吃饭正常,体重也在短期内掉好几斤;还会伴有乏力、没精神,就算睡够觉也觉得累,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
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全身症状更明显:
甲亢会有心慌、手抖、多汗、怕热、吃得多却瘦、情绪易激动;
甲减会有怕冷、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便秘、体重增加、皮肤干燥。
⚠️ 注意:
这些全身症状很容易被当成“亚健康”或其他疾病,要是长期不缓解,一定要查甲状腺功能,排除甲状腺问题。
02
这几类人群更易癌变,看看你有没有
根据最新的《甲状腺癌诊疗指南》,以下几类人属于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01
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
因为甲状腺癌有一定遗传倾向,要是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甲状腺癌患者,自己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3-5倍;
02
童年时期接受过颈部放射治疗的人
放疗会损伤甲状腺细胞,增加癌变风险;
03
慢性甲状腺炎患者
如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细胞长期处于“受伤-修复”状态,容易癌变。
04
女性
尤其是30-50岁的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比男性高3倍左右,这可能和雌激素水平有关;
05
碘摄入异常的人
不管是碘摄入过多还是过少,都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
06
肥胖
BMI≥28的人群,甲状腺癌风险增加20%-30%。建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将BMI维持在18.5-23.9。
07
长期情绪压抑者
精神压力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高危人群就算没有症状,也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03
日常这样自查:30秒搞定
1、看:
对着镜子仰头,观察颈部是否对称,有无肿块或隆起。
2、摸:
吞咽口水时,用手指轻触甲状腺区域(喉结下方两侧),感受是否有硬块或凸起。
3、听:
如果家人帮你检查,可以让你说话或咳嗽,观察声音是否突然变哑。
但要注意,自查不能替代专业检查,有些小的结节或深部结节,自己可能摸不到,还得靠超声发现。
04
查出结节怎么办
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后,先别慌,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显示,90%-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不用特殊治疗,但需要按医生要求做好后续处理:
低危结节:比如直径小于1厘米,边界清,无钙化,通常不需要治疗,每年做一次超声复查就行,观察结节有没有变化。
中危结节:比如直径1-2厘米,边界欠清,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要是结节没变化,后续可以延长复查间隔;要是有变大或出现其他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高危结节:比如直径大于2厘米,有微小钙化,边界不清,必须做穿刺活检,这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
如果穿刺活检确诊为良性,继续定期复查;要是确诊为恶性,不管结节大小,都建议尽快手术切除。早期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能达到95%以上。
最后:
别信“偏方消结节”!甲状腺结节没有特效药,乱吃药可能耽误病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