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消息传来,袁大总统要搞“内部朝贺”了,大家连正式服装都来不及换,火急火燎赶过来。
![]()
没想到,袁世凯既没穿龙袍,也没坐龙椅,就穿着一身大元帅制服,站在宝座旁边。费了这么多心思、花了这么多钱准备登基,为什么这时不敢穿龙袍?
1914年冬至,袁世凯到天坛祭天。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他刚要走下祭坛时,一只乌鸦突然大叫,听起来像“哭吧哭吧”。他脚下一软,摔了个单腿跪,正好跪在圜丘台面最外圈,那一圈正好81块石板。第二年他称帝,掐头去尾正好81天。
袁世凯也知道,当皇帝得有个说法,自己不是皇族,打仗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怎么办?
不如搞个“民主投票”?于是全国各省找出1993个“国民代表”,投票决定要不要恢复帝制。所谓的“民主”流程,在投票时竟有人盯着,因此1993票全部赞成,没有一票反对。
![]()
为了当皇帝,银元就耗费了3000万,按当时物价折算,相当于现在的21亿人民币。钱花哪儿了?两套龙袍就很昂贵,祭天的一套20万,登基的一套40万,全是纯金丝编的,上面密密麻麻镶着珠宝。两顶皇冠10万,龙椅40万,一个玉玺加5个金印72万。
万事备齐,看起来要搞个大阵仗,1915年12月23日,“内部朝贺”当天,袁世凯竟没穿龙袍,没坐龙椅。大家临时接到消息赶来,现场乱哄哄的,有穿军装的,有穿长袍的,跪拜时东倒西歪。副总统黎元洪、实权人物段祺瑞,都没来参加。
1916年元旦,按计划本来应该改年号为“洪宪”,可登基大典没有如期举行。“文武百官”只是来进行了普通的新年庆贺,走个过场就散了。为啥计划被打乱了?1915年12月25日,云南拉起了反旗,宣称要护国,“皇帝”心虚了。
龙袍、龙椅怎么办》据说袁世凯曾在私下场合穿过,但称帝遭到全国反对,根本就不敢穿着公开亮相,定制的西式“宝座”最后也在混乱中下落不明。
![]()
袁世凯有一个正妻,九个姨太太,他一称帝,家里也跟着闹腾起来了。正妻于氏是个河南财主的女儿,不识字也不懂礼节。按规矩,于氏要当“皇后”,但她不买账,公开抱怨:“我给他生儿养女,凭什么给他磕头?”
姨太太们也要论个等级,原定大、二、三、五姨太封“妃”,六、八、九封“嫔”,排在后面这三个“嫔”不满意了,元宵节闹了一场,说不给升妃,她们就带孩子回老家。
五姨太急忙打圆场,说叫什么称号都行,几个姨太太们对这些“虚名”如此看重,却没想到“王朝”已经摇摇欲坠。此时云南护国军都打起来了,各省纷纷响应,反对帝制的声音越来越大,逆着历史趋势来,终究是要失败的。
虽然几位姨太太没啥长远眼光,但确实漂亮,大姨太沈氏是苏州名妓出身,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都是朝鲜人,六姨太叶氏原本是二公子袁克文的心上人,却阴差阳错嫁给了当爹的,不得不说“袁帝”艳福不浅。
![]()
儿子们对“太子之位”也充满幻想,大儿子袁克定年轻时骑马摔断了腿,左手也留下伤疤。身体残疾了,无法“君临天下”,因此他当“太子”的希望不大。袁世凯考虑过让二儿子或者五儿子接班,大儿子放出狠话:“大爷要是立二弟,我就杀了他!”
袁世凯还让女儿们学“公主礼仪”,请了两个师范大学的女学生来教她们,这套礼仪完全照搬清朝,每天早上请安要磕三次头,进门一次,走几步一次,到跟前再一次;说话还要先问候。
这个“皇家”还定了一套规矩,比如皇后不能垂帘听政;不按嫡长子继承,谁有才德谁接班;皇子不能封王参政,给钱让他们享福就行;外戚不能当大官。
只不过一顿操作看着“像模像样”,称帝最终失败了,1916年6月,袁世凯在忧惧中死去,妻妾儿女四散奔逃。
![]()
被收买的“国民代表”、争抢“妃”位的姨太太、幻想当“太子”的儿子们,连同这位忧心害怕的“皇帝”,凑成了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最终成了大家的笑柄。
参考资料:《袁世凯祭天大典闹笑话》《民国往事系列之四:袁世凯的一妻九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