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大一统”有着天然的认同感,但大一统到底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标准衡量会得到完全不同答案。
大一统有效维护了疆域统一和文化传承,使华夏文明成为人类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但当人类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大一统却沦为沉重的历史抱负。
![]()
首先“大一统”与“统一”是不同的概念。“统一”主要指领土和政权的统一;而“大一统”不仅包括领土和政权,更强调经济、文化、法律乃至意识形态等高度统一,大一统追求的是“全方位,一体化”。
比如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今,欧洲无论领土、政权、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处于分裂状态,从未实现过大一统。
又比如周王朝以周天子为国家元首,对外而言领土和政权是统一的,但内部众多诸侯各自为政,周天子对国家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思想、文化更是“百花齐放”,所以周王朝只是统一,而非大一统。
![]()
美国
这点与今天的美国有类似之处,美国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被限制在外交、国防等少数领域,各州高度自治,拥有独立的司法和行政体系,经济、文化、思想更是多元化的,所以美国对外是统一的,内部则高度分裂。
秦始皇一扫六合后,“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地同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推行“大一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把大一统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之后的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等继承了秦制,都是典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在农耕时代,中国的“大一统”模式在东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主要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大一统终结了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漫长的地方割据和军阀混战,为广袤领土上的亿万人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平与秩序,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得以正常进行。
![]()
军阀混战
2.大一统王朝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如修筑长城、大运河、全国性驿道系统等超级工程,这些工程在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欧洲封建分裂状态下难以企及的。
3. “车同轨,书同文”降低了帝国内部的交易成本和文化隔阂,塑造了强大的文化向心力和民族认同感,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和多民族国家格局奠定了基础。
“大一统”模式确保了华夏文明在农耕时代的延续,并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但也因其超稳定的结构,在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时,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转身尤为艰难。举两个例子:
一,欧洲从未实现过大一统,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均为小国寡民,但他们却依靠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称霸世界,一个小小的英吉利就打得大一统的清王朝割地求和。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封建贵族制,众多小国在科技、军事、航海等领域你追我赶,一个技术或制度的创新(如复式记账、海军战术、股份公司、议会制等)能迅速让一国获得压倒性优势,并迫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从而形成 “生存-发展-创新”的良性循环,最终酝酿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现代文明。
![]()
二,周王朝内部分裂,但对外的战斗力却极其强悍。殷商的疆域局限于今天河南安阳和商丘一隅,周王朝通过分封制形成了超强的战斗力和经营能力,几乎抢占了东亚所有适合耕种的优质土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极大拓展了民族生存空间,奠定了“中国本土”的基本盘,为华夏民族从东亚种群中脱颖而出,并最终占据绝对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之后历代汉人政权都是在周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东北、西北、西南等大片土地多为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嫁妆”。
![]()
在秦之后的2000多年里,汉民族的战斗力时强时弱,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中逐渐处于下风,尤其东汉之后北方游牧民族多次在汉族传统疆域内建立政权,如五胡入华,以及辽、金、西夏等割据政权,蒙古人和满洲人甚至直接入主中原,统治了汉族数百年。
而周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对抗中一直占据优势,周王朝800多年里只有一次被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都城(镐京),但因镐京老百姓的激烈反抗,犬戎难以建立起有效统治,只能大肆抢掠一番就跑了,之后在晋国、秦国、宋国等勤王的诸侯国军队的持续打击下,犬戎作为一个民族彻底消失了。可见内部的分裂非但没有削弱周的战斗力,相反良性竞争极大增强了周王朝的战斗力和老百姓的尚武精神。
周王朝的制度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贵族制存在类似之处,周武王在立国之初把功勋和贵族分封至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上百个诸侯国,诸侯为世袭制,从而在国家内部实现了权力制衡和财富共享。诸侯国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了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等全面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况,与同时代的希腊文明并驾齐驱,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社会的进步有赖于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思想,“大一统”不但追求疆域和政治上的统一,更强调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等全方位统一,任何偏离孔孟之道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异端邪说”都会受到压制,再加上“重农抑商”抑制了经济活力,最终导致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等发展缓慢。2000多年里自然科学一直停留在“经验技术”层面(如四大发明),既未能继承和发扬墨家的逻辑思想、极限理论,以及春秋时期在光学、力学等领域研究成果,也未能像欧洲那样发展出成体系的科学。
![]()
文字狱
与秦汉之后中国人普遍崇尚“人情世故”的民族性格不同,春秋时代的中国人开放、包容、勇敢、豪迈,敢于挑权威,敢于抨击权贵,思想天马行空,言论惊世骇俗,从而把华夏文明推向了高峰,无论思想、文化、艺术、科技都达到了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秦之后没有任何思想家能够比肩老子、孔子、孟子、庄子,也没有任何科学家能够超越墨子。
“大一统”模式迎合了农耕社会追求稳定的特征,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农耕社会治理模式,在治理大江大河、维持内部稳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华夏文明得以存续至今的关键。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大一统”所带来的民族凝聚力和历史沉淀,使近代中国在列强环伺的困境中守住了疆域,为今天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但因“大一统”模式太过成功,从而形成强大的路径依赖,任何改革一旦威胁到皇权专制-这一核心结构就会遭到强烈的抵制(如王安石改革,维新变法等),2000多年里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纠错机制,最终导致民间活力枯竭,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社会内卷。尤其当人类从大陆农耕文明向海洋工业文明转型时期,“大一统”这种高度一体化,缺乏弹性的治理体系难以适应新的调整,最终沦为文明进步的包袱。
未完待续.....
一家之言,仅供交流,不代表任何组织或平台的态度
作者:蛋先生姚玮,转载请标明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