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赢麻了?莫迪刚登上“维克兰特”号,就吹这航母让敌军夜不能寐。转头总统座机陷入坍塌停机坪,几十人徒手硬抬。这战斗力,到底该怕还是该笑?一个连特种钢都要进口的国家,凭什么敢说"光听名字就吓退敌人"?当14亿人玩起"印式操作",世界还能淡定吗?
10月20号,印总理莫迪登上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那叫一个志得意满,自信心直接爆棚。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吹嘘,说这艘航母是印度“自力更生”的象征,代表了印度人不再依赖西方,自己也能撑起一片天。还吹在印巴冲突里,这艘航母压根没参战,光往那一站,就逼得巴铁“赶紧投降”。
更离谱的是,他说光是“维克兰特”这名字,就能让巴基斯坦人吓得夜不能寐,连拿枪的胆子都吓没了。合着以后打仗不用开火了,光靠比谁的武器名字更吓人就行了?这“嘴炮战斗力”真是全球独一份。吹完航母还不过瘾,莫迪又把话题扯到国产武器上,说印度要当全球顶尖武器出口国,靠武器出口赚大钱。
![]()
他还拿“布拉莫斯”和“阿卡什”导弹举例子,说这俩在印巴冲突里“老厉害了”,现在好多国家都抢着要。然后他又开始玩“名字攻击”了,说是“布拉莫斯”这名字一出来,就足以让敌人感到恐惧,满脑子想“是不是导弹要来了”,这心理压迫战,印军是赢定了。咱就是说,敌人要是真这么胆小,还不早就被灭国了?
发表完这番肉麻的吹捧后,印度特色环节来了。莫迪带着大批航母官兵,在甲板上铺开垫子,集体练起了瑜伽。这又唱又跳的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广场舞大赛搬航母上了。我琢磨着,老仙要是再高兴点,说不定得组织大伙儿在甲板上叠罗汉!这战斗力,主打一个身心合一,用瑜伽感化敌人。
然而,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幕发生了。就在莫迪喊着“自力更生”的时候,身后背景板直接拆台,三架明晃晃的米格-29K舰载机停在那儿,这不是当众“打自己脸”嘛?更尴尬的是,当初买这米格-29K时被大俄坑惨了,不光价钱虚高,雷达这些关键零件还有缺陷,买回来后天天出故障,根本没法用,最后只能再砸钱从法国买“阵风”救急。
![]()
再看“布拉莫斯”导弹,这玩意儿确实在印巴冲突里亮过相,但真没啥可吹的,这导弹的核心技术是大俄转让的,不知道三哥咋好意思吹是国产的。而且,俄军自己都不愿大规模装备,可印度倒是把它当成压箱底的宝贝,还说这导弹能让敌人吓破胆?
这话倒是没全错,但怕的不是威力,而是那“放飞自我”的布朗运动,这导弹飞起来跟喝了假酒似的,路线飘得没谱,谁也不知道最后会落在哪。对手担心的不是被精准命中,是怕它跑偏砸到住宅区,这种不确定性才真让人提心吊胆。
说完导弹,咱们再回头看看老仙引以为傲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号称“国产骄傲”,可扒开细节全是猫腻。船上的关键玩意儿,像动力系统、电子设备,全是从国外买的“进口货”;连造船用的特种钢都要靠外购,这样的“国产”,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更尴尬的是,印巴冲突这么关键的时候,这航母愣是没敢出战,可莫迪不管这些,照样把它当成印度制造的招牌。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莫迪这次登航母,根本就是场精心设计的“宣传秀”。目的就是给国内老百姓画大饼,打造“印军天下无敌”的假象。可现实很打脸:印巴冲突里,印度国力明明比巴铁更强,却没占到半点便宜,反倒是巴铁,用咱们的歼-10CE战机,打破了“阵风”从未被击落的神话。
![]()
所以说,航母也好,导弹也罢,也就只能骗骗印度自己人。要是印军真信了莫迪的吹嘘,把这些“半吊子”装备当神器,那对印度的对手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搞笑的是,这总理刚整出点离谱事,总统穆尔穆就给大伙上演了出“直升机掉坑里”的魔幻大戏。
事情是这样的,穆尔穆去喀拉拉邦视察,本来挺严肃的事儿,结果坐的直升机刚一落地,好家伙,停机坪塌了,砸出个直径1.5米的大洞,把飞机右主轮死死卡里头,咋拽都拽不出来!当时我就想,这不得赶紧叫个起重机?再不济找个拖拉机来拉一把啊!结果周围人慌慌张张喊来一群警察、消防员,啥专业工具都没有,上来二话不说,几十人喊着“一二一”的口号,徒手给这庞然大物推出来了!
我算是开眼了,以前总听说印度演习拆车是段子,现在才知道,人家连直升机都能徒手抬,这“人力基建”技能点得也太满了。那这停机坪为啥这么不经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21号晚上刚浇的混凝土,22号就敢让总统直升机降落,水泥都没干透呢!这哪是豆腐渣工程,根本就是“半生不熟”工程!
![]()
更魔幻的是,本来总统不打算停在这儿,就因为天气不好临时改了降落点,改就改吧,你非挑个刚浇完还在冒气的停机坪,这脑回路咋想的?出事后官员还甩锅,说“是直升机太重,混凝土没凝固才承受不住”,合着飞机还得为自己“体重超标”道歉呗?在别的国家,这种事能炸三天热搜:总统遇险、基建崩盘、官员甩锅三件套齐了。但在印度?这只能算是“常规操作”,没人大惊小怪。
这些年,印度基建的“神迹”可太多了。26个亿修的桥,通车不到一个月就塌了;32个亿的桥,刚用72小时就裂了;地铁漏水漏得跟水帘洞似的,乘客体验堪比花果山一日游。每次出事,官方解释永远三件套:天气不好、材料不行、设计失误。可关键原因从来不敢说:能偷工减料就绝不手软,能赶工期就不管质量。
这背后是制度的缺失和问责的空白,犯错成本太低,才导致闹剧不断。所以你才会看到,一边是莫迪在航母上吹嘘“自力更生”,一边是总统在没干透的停机坪上玩心跳。连总统和总理这俩“门面”都这么糊弄,还想着靠基建和军工撑起大国梦?怕是梦还没醒,先被自己的“神操作”绊个大跟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