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秋冬时节,笔者在户外发现电鱼现象在部分河道中依然存在。这种捕捞方式不仅直接造成鱼虾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还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秋冬季正是水域生态保护的关键期,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遏制电鱼行为。
当前,不少电鱼者对其行为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一方面,积极运用村广播、宣传栏等传统载体进行宣传,营造保水护鱼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电信运营商发送公益短信,实现精准宣传。与此同时,在重点水域设置警示标识,用真实案例展现电鱼危害。只有让不电鱼和不买、不吃电捕鱼成为人们的共识,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电鱼行为。
电鱼行为多发生在偏远水域,监管难度较大,需要强化执法监管。要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行政执法,公安机关介入刑事案件,市场监管部门严查设备源头。与此同时,要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护、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构建立体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举报奖励制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切实形成群防群治格局。
治理电鱼不能“一罚了之”,而要注重惩教结合。对初次违法者,在处罚的同时要注重教育,通过责令其参与生态修复劳动等方式,巩固对禁止电鱼行为的认识。对情节严重者,则要依法从重处罚,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行政处罚+生态赔偿”等方式,既体现执法温度,又彰显法律威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