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当82岁的杨振宁十指相扣牵着28岁的翁帆,就饱受争议。有人说,杨振宁在夫人杜致礼去世一年多,就娶娇妻实在不该。也有人说,翁帆是贪图利益,违背伦理。
![]()
21年了,这样的非议、谣言或者花边消息从未离去,甚至还有许多恶毒的诋毁和羞辱,滔滔如流。
对此,杨振宁先生与翁帆女士从未在意,十指相扣相伴21年,直到杨振宁先生去世,翁帆用一首杨先生的小诗回顾他的人生,并表示:“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实际上,作为同乡,笔者最早知道杨振宁先生消息,还是在2016年的时候,他不顾一切质疑,强烈反对花费百亿资金修建大型粒子对撞机。这也是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激烈的冲突之一。
然后才了解,杨振宁先生作为打破坚冰,第一个访华的美籍科学家的过往。也才知道,位于笔者老家合肥市三河镇杨振宁旧居,还有合肥市区四古巷杨家大院曾经走出这样一位科学巨擘。
![]()
科学方面的贡献不必多说,为中美架起学术交流桥梁也不用多言。他与邓稼先“共坦途”的故事也不必重述,但就他与翁帆女士的忘年念,也足以让人敬佩。
杨振宁的好友葛墨林就说:师母(杜致礼)过世前两年,有一次她就对我说过,自己的身体不行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振宁。
![]()
她亲口告诉过我,如果自己不在了,振宁要是没法自己生活的话,“他就应该再婚,再找一位合适的伴侣。”这点上,师母的妹妹杜致廉女士后来几次表达过自己对翁帆的感谢。她也认为是翁帆给了杨先生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是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作为亲人,只有感谢。”
也许是杜致礼的嘱咐,也许是上天送来的缘分,杨振宁在与翁帆书信交往中,确定了关系。翁帆说,是杨振宁的思想、学识、眼神,深深吸引了她;而杨振宁则在她身上看到了“青春、纯真、智慧”的融合。
![]()
那时候,翁帆刚从一段婚姻里走出来。从5月确定关系,到12月24日在民政局领证,两人也想到了可能遭到的一切非议。但是只是让十指相扣的手牵得更紧。
翁帆将自己要和杨振宁结婚的事告诉了父母,父亲则这样对她说:“你愿意为照顾杨教授的晚年做出牺牲,我为你感到骄傲,但爸爸怕你承受不住压力。”翁帆听完后对父亲说:“爸爸你放心,我绝不后悔。”
![]()
面对质疑,杨振宁与翁帆并没有正面回应,但是相牵的手就没有再松过。其实婚前,两人就做了婚前财产公证,杨振宁把大部分财产都捐了出去,就连清华大学发的工资也捐了,只把一套房子作为婚后财产,其余的都留给了自己的子女。
这也打破了后来“翁帆图财产”的传言。翁帆自己也说过,她选择的是一条人迹稀少的路,但这条路是对的,因为杨振宁给了她纯净的世界,也影响了她的人生观,是杨振宁让她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
结婚后,翁帆主动调整生活节奏,告别“夜猫子”习惯,清晨为丈夫准备早餐,傍晚陪他散步,甚至为尊重其作息而接受分床而居。她也在杨振宁的鼓励下,不断提升自己,先后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历史学博士学位,并赴麻省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学者。
![]()
2008年,杨振宁和翁帆及弟弟杨振汉、妹妹杨振玉到昆明完成了寻根之旅,在惠家大院、文化巷、翠湖公园里寻找少年时的记忆,也是让翁帆对自己多一份了解。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的镜头,翁帆与杨振宁十指相扣,牵的越发紧密。
结婚11年,杨振宁和翁帆接受央视采访,两人婚后精神契合,杨振宁曾表示翁帆让他"看到了三四十年后的世界",而翁帆则称婚姻赋予她"纯净的生活状态"。
![]()
![]()
其实,与其说他们是“老夫少妻”,倒不如说是精神伴侣。婚后的翁帆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她不再是那个站在台前的女学生,而是成了杨振宁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和“守护者”。
这么多年,杨振宁与翁帆出现的场景里,都能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手从未松开过。杨振宁逝世前一个月,翁帆也在用小白板写字帮杨振宁交流,两位灵魂伴侣跨越年龄与病痛的默契。
![]()
两人共同整理、撰写和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如《曙光集》和《晨曦集》等。这些著作不仅展示了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思想精髓,也体现翁帆在学术领域的才华和贡献。
杨振宁教会了翁帆开车,带着她自驾和游历。也在翁帆唱穿戏服唱昆曲始终相伴。可以是,回头看这些点点滴滴的报道,我们更加确信杨振宁能健康长寿并给国内科学教育做了许多工作,翁帆功不可没。而翁帆始终握紧杨振宁的手,也绝不是一时的冲动。
![]()
杨振宁说,他有信心这段婚姻不会出现问题,“从头起我就知道,我们差了这么多的年龄,将来我不在的时候,她还会要活好几十年......
而我的态度是,尽量地希望能够今天做一些事情,使得将来的问题少一些,不过我当时不会现在也不会用牺牲这两个字(描述翁帆)。”
![]()
杨振宁说“不管今天大家对我们的婚姻是什么看法,到三十年四十年后,大家会觉得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罗曼史。”他还说,“等我将来离开这个世界,我想对翁帆说,你可以再结婚。”
翁帆则说自己就像生活在象牙塔里的象牙塔,“他给我一个很纯净的世界”。她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坚定不移地走着这本是人迹罕至的一条路。
![]()
这两天看了很多杨振宁的报道,突然,很能理解翁帆了。一个这么睿智,满腹才学的人,真的可以成为精神伴侣。
除了世俗的东西,杨振宁能给她其他的所有。同样,也正如杨振宁自己所说的,他后来的几十年其实都是翁帆给的,“多看了三、四十年”!。
![]()
21年相濡以沫,外人也许不理解,但是已经不重要了。笔者就想问问,21年了能保持十指紧扣的夫妻还有多少,能够灵魂对话的还有几个?现在我们更加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风花雪月,而是陪伴、扶持、理解和成全。
对翁帆而言,21年的相伴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送别杨先生之后,翁帆并未沉溺哀伤,而是整理杨先生的学术手稿,主导《杨振宁全集》编纂工作。
![]()
21年岁月将争议磨成传奇。从28岁到49岁,翁帆从青涩学生成长为发表多篇建筑论文的博士;103岁的杨振宁在生日宴上仍会甜喊"达令",正如《晨曦集》后记所写,那些一起走过的山路、看过的海景,早已超越年龄数字。
"年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婚,年纪大的杨振宁赞成你再婚",这份坦诚曾经让翁帆红了眼眶。如果有一天,翁帆女士有了新的伴侣,我想那也是杨先生期望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