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去世才7天,许多人刚刚了解到杨振宁对国家的贡献,最恶心的一幕就在网上出现了!
网上的那些牛鬼蛇神,为了抹黑杨老的形象,无所不用其极!
![]()
甚至连根本没有的事,也被恶意造谣传播!
科学巨匠的成长轨迹与学术丰碑
2025 年10月18日,103 岁的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这位被物理学界公认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 的学者,用一生书写了科学传奇。1922 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的学术世家,父亲杨武之是我国早期著名数学家。
![]()
7 岁时,随父亲到清华大学任教的契机,让他从小浸润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12 岁那年,一本《神秘的宇宙》让他坚定了探索物理世界的志向,甚至向父母坦言 “未来要拿诺贝尔奖”。
这份少年志向在岁月中逐渐沉淀为扎实的学术追求。杨振宁先后在西南联大完成本科与硕士学业,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起初,他怀揣 “用实验物理助力祖国发展” 的想法,曾在实验室专注研究,但在导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里科・费米及同事泰勒的建议下,发现自己在理论物理领域更具天赋,遂转向该方向。
这一选择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1957 年,35 岁的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 “宇称不守恒” 理论,颠覆了物理学界长期以来的认知,两人因此共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典礼上,杨振宁特意用中文提及 “为中国血统骄傲”,让世界看到华人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他的学术贡献远不止于此。
![]()
1954 年与罗伯特・米尔斯合作提出的 “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为现代粒子物理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今这一理论已成为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等基本力的核心框架;“杨 - 巴克斯特方程” 的发现,则在统计力学、量子群等领域开辟新方向,推动物理与数学的交叉融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霍金曾评价,杨振宁的贡献 “在物理学史上可与爱因斯坦、牛顿比肩”。
贯穿一生的科教报国路
杨振宁的科学人生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1971 年,中美关系尚未正常化,他冲破重重阻碍,成为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华裔知名科学家。
![]()
此次行程中,他与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深入交流,主动提出 “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 的建议,直接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创立。该班级自 1978 年成立以来,培养出数百名顶尖科技人才,成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此后数十年,他持续为祖国科教事业奔走。1996 年,为支持清华大学创办高等研究院,他不仅捐出自己的积蓄,还变卖美国纽约的房产,将全部款项投入研究院建设;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主动放弃高额薪酬,将工资悉数捐赠给科研基金,用于资助青年学者。
![]()
除资金支持外,他凭借个人影响力,多次游说海外顶尖科学家来华工作,先后促成陈省身、丘成桐等多位大师与国内高校合作,为我国科研水平提升搭建桥梁。
2003 年,在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女士去世后,81 岁的杨振宁正式定居清华大学,将住所命名为 “归根居”,寓意 “落叶归根”。即便年过八旬,他仍坚持每周为本科生讲授 “普通物理” 课程,课堂上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复杂理论,甚至亲自批改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 “为祖国培养人才” 的承诺。
![]()
清华大学官网显示,截至 2023 年,他已累计授课超过 1000 课时,培养的学生中多人成为国内外科研领域的骨干力量。
跨越半世纪的爱情故事
杨振宁与翁帆的感情,是一段世俗偏见的佳话。两人的缘分始于 1995 年,当时汕头大学举办国际物理学会议,就读于该校英语专业大一的翁帆,受学校安排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翁帆的细心与活力给杨振宁和杜致礼留下深刻印象,此后双方通过书信保持联系,分享学术动态与生活点滴。
![]()
2003 年,杜致礼女士因病去世,杨振宁陷入悲痛。2004 年 2 月,翁帆写下一封安慰信,字里行间的真诚让两人的交流逐渐频繁。同年,他们在广州见面,从学术理想聊到生活感悟,逐渐发现彼此的精神共鸣。2004 年 12 月,两人登记结婚,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甚至出现不少质疑声音。面对争议,他们始终保持低调,用实际行动诠释爱情的本质。
在 2015 年接受杨澜访谈时,翁帆提及婚姻生活,坦言 “杨振宁为我打造了纯粹的学术与生活环境,让我能专注追求热爱的事业”;杨振宁则称,翁帆的出现 “让晚年生活充满阳光,是上帝赐予的最后礼物”。
![]()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曾公开表示 “支持翁帆在自己去世后再婚”,认为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二十一年间,他们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学术会议、校园散步的场景中,手牵手的画面成为无数人心中 “爱情最美的样子”,曾经的质疑声也逐渐被祝福取代。
恶意言行的快速处置与反思
令人遗憾的是,杨振宁先生去世仅7天,网络上便出现恶意诋毁与造谣行为。一名女博主在社交平台发布内容,用侮辱性语言歪曲杨振宁与翁帆的感情,将正常的婚姻关系恶意解读,引发网友强烈不满。
![]()
大量用户通过平台投诉渠道反馈,要求维护逝者尊严,相关话题在微博等平台阅读量迅速突破 1 亿次。
平台方在接到投诉后,立即启动内容审核机制,经核实确认该博主内容存在 “侮辱逝者、恶意引导舆论” 等违规行为,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其账号作出永久禁言处罚,并下架全部违规内容。
![]()
微博社区管理官方账号于 10 月 20 日发布通报,明确 “坚决打击诋毁逝者的行为”,此次处置获得超过 90% 网友的支持,不少人留言 “维护逝者尊严是基本底线”。
几乎同时,另一则 “杨振宁遗嘱” 的谣言在网络流传,称其 “将现金财产留给前妻子女,仅给翁帆清华别墅居住权”。
![]()
事实上,这一谣言早在 2017 年便已出现,当时杨振宁的助理通过清华大学新闻网辟谣,称 “内容纯属虚构,别墅产权归清华,杨振宁与翁帆仅为居住”。
此次谣言重炒后,网友迅速找出历史辟谣信息,部分平台还通过 “谣言标记” 功能提醒用户,有效遏制了谣言传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