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的帝陵,像一块肥美的肉,太多人盯着了。没几年,城头变幻大王旗,陵寝的守卫形同虚设,边上的野狗土匪都想分一杯羹。说到孙殿英,名字一出来,多少人下意识摇头,一肚子恶气。没办法,他干的事儿,实在难让人咽下口气!乾隆陵、慈禧陵,他一口气端了两个,一边顺手摸金一边还把尸身挖出来乱丢。这事要是搁现在都能上热搜了,谁看了不咬牙?
![]()
可是话说回来,历史本就是一台叠加的戏,谁也不得不佩服,这种荒唐里竟然还能翻出个英雄。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偏偏是文物保护的带头人,这事儿真是叫人说不清道不明。匪子的种出了读书人?父亲背着罪名,儿子却成了专家。到底怎么回事,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
关于慈禧的随葬,那可是天大的排场。按着太监李莲英留下的记载,陵墓里金珠银贝,珠光宝气。光是棺底,三层金丝串珠,一层珠子,足有一尺厚。脑袋边盖着翠荷叶,脚下搁了粉红色的莲花,头顶又来颗拳头大的珍珠做凤冠。两侧各种玉佛、金像、珊瑚树,连脚下让人服气,什么宝石杏子、枣子,全装得满满当当。珍珠论升往里倒,谁见了不得眼红?
![]()
这些东西,当时真没人看管。清朝一倒,护陵的部队早散了。谁还会舍了命去死守个祖宗坑?也难怪,世道糊涂的时候,很多人动了歪心思,孙殿英只是胆子最大、动作最快的那一个。
要不是孙殿英出这个馊主意,能不能有人这么公然把陵墓洗劫干净?其实很多人看热闹,不见得没人出过坏主意。但谁真敢动手啊?孙殿英不一样,他天生就不是那种受规矩约束的人。
![]()
这人,1889年生在河南永城县,家里穷得掉渣。跑出去混社会,居无定所,赌场窄巷,什么下三滥路子没干过。后来参军,混了个营长头衔,其实就是花钱买来的空架子。土匪的种,碰上民国的乱世,再加上机灵、会察言观色,很快就成了实际的队头。
当年直奉大战,他抓住机会,招兵买马,很快就把队伍拉起来了。他投靠张宗昌,跟着反攻,觉不靠谱了,说走也就走了。明天曼谷,后天杭州,花头就是变,不给死忠,只认势头!同样一套做派,也用到盗陵这事。他最厉害的,其实不是悍不畏死,而是会见风使舵。
![]()
到1928年,北方已是一锅粥。奉军败退,蒋介石胜局已定,孙殿英见风使舵,直接倒向国民党。那个时候,北伐大军北进河北,清东陵变得无依无靠。这坑口,不填不行。
孙殿英刚好拿到剿匪的差事,路过清东陵,见有车拉木料,细细一探,竟然是从陵里偷的。他动了心,盗陵之念萦绕不去。有人说他一开始有点发怵,怕这事干得太绝,会落下举国骂名。可越到后来,这种放不开的劲头反倒变成了拆卸最后一块挡板的冲动。
![]()
7月筹措部队到马伸桥,这地方距离清东陵近得很,整个大营都能望见金顶。碰巧,奉军的部队团长是当地人,心里也打着盗墓主意。孙殿英抓准时机,借剿匪为名,拉起演习旗号,喊着清场,实则给自己腾出作案空间。人家进陵是偷摸,他这回,直接大张旗鼓,像自家开锁换门。
乾隆和慈禧的陵,次第横扫。尸骨移开翻找,陪葬品能用手拿走的全带走,有人说连尸体都给扒得一丝不挂。这会儿,这福报,怕也绵延不了多久?消息很快传开,孙殿英表面无恙,还在军营耀武扬威。有人举报,有人调查,一场风波,看似闹大。可最终,法庭没下结论,他又轻飘飘出了案子。
有人觉得事情就这样结了,可谁都没想到,孙殿英最后还是病死了。人走茶凉,凶名在外,他的儿子孙天义,这孩子,才16岁。
按理说,有这么个父亲,是祸不是福。可偏偏孙天义没走偏门。母亲从小嘱咐一句:“你父亲是你父亲,你是你,你们不一样。”哎,你看,让一个人活成自己,这么讲有点意思。
孙天义大学毕业当老师,兢兢业业,没想过沾父亲的余光。不光如此,他还代表中国出国做了交流,和外国人讲中国那些故事。他用自己的方式正视过去,不绕弯,也不坚决否认。好像有点破罐子破摔,又好像是硬气地守着底线。1992年,国家推行文物保护,他觉自己能出把力,于是加入皇陵基金会,参与大大小小的文物抢救。孙殿英抢了一生的墓,倒头来他儿子钻到博物馆、工地、学术会一次次为留住文物拼上全力。这样冷的反转,有点莫名其妙!
有人说,这正是历史的荒唐,也有人觉得是命运的偶然。孙殿英坏事做绝,到死也没为自己找后路,他儿子却活成了正直的人。血缘里并没有罪孽和清白,那些能逆着命运走出一路的人,是不是更值得尊敬?有人赞他儿子,有人还是不原谅孙殿英。可批评也好,佩服也好,历史最后,是不是只剩下一声叹息?
查了一下权威数据,中国国家文物局2017年统计,目前有3000余处元明清帝王陵,仅存完好者不足30%,不少正是民国初期混乱里被毁的。这么一说,孙殿英只是放大镜下的代表,不是谁的特例。可也因为他的举动,更逼得后世加强了对陵寝、文物的管理。不然今天可能更多宝贝流失。
网上还有个段子,说要不是他闹出动静,外地军阀也许也早动手了。呵,谁知道呢?孙天义多年后自嘲说,他只想把父亲的错,尽量补回来。可有的错可能十辈子也补不平。
文物劫运、盗墓、保护、抢救,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集中到孙家父子身上,反倒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败类的后人,成了行业楷模,这种悖论本身,是不是更加真实?看惯了电视剧里“子承父业”、好坏一脉相承,现实其实常常反着来。
谁也没办法说清,因果到底是哪条线。时局变,人性也变。孙殿英用盗墓开辟出一条邪路,他儿子用保护文物补上缺口。两代人这一折腾,正邪间好像又扭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历史的舞台不讲情面,也不讲道德,那些黑与白,往往夹杂着泥沙。
如今再想这些:孙殿英的罪,孙天义的事,各人的评价都不一样。
有人愿意相信正可以战胜邪。有人觉得,根子坏透了,洗也洗不净。可说到底,行得正坐得直的人,谁会在意家世如何?生活往前走,从过去翻了这一页就再难回头。
有的人走对了路,有的人偏离了轨道。都是命罢了,谁也说不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