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网银行终于更新了截至9月30日的合作机构清单。这份名单取代了已挂近10个月的2024年12月旧名单。然而,从这份名单中发现蹊跷:新名单中的83家合作机构与旧名单几乎完全一致,依旧分为营销获客、担保增信、催收服务三类,尤其是营销获客名单,跟之前名单完全一样毫无变化,在行业剧烈洗牌的背景下,这家高度依赖合作的银行,近一年竟没有增减任何合作方?
![]()
(官网披露公告兰2024-12-02更新名单2025-9.30日)
01.三类机构搭建助贷闭环
新网银行这份“纹丝不动”的名单,清晰展现了其依赖合作的助贷模式。作为一家没有自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银行,它从成立起就定位为“万能连接器”,业务完全依赖合作开拓,而这份名单正是其业务运转的核心骨架。
![]()
![]()
![]()
37家营销获客机构是业务的“流量引擎”,数量在三类机构中最多。通过名单发现,其中既有:快手、北京方向无限(滴滴)、蚂蚁、携程、字节、天星数科、京东等互联网,也包含网商银行、杭银消金、中国银联等金融机构。
也有万达金融、58金融、桔子、信合元、洋钱罐、源石云、分期乐、深圳欢太数字科技(oppo旗下,但是无实质股权关系)、极融云、上海世渺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融360)、优赛恒创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宜信)、明珠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用飞)、上海腾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美融通科技有限公司、维信荟智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微财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普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中腰部助贷平台。
从合规节奏上看,新网银行似乎踩准了节点——监管要求10月1日起执行,它便同步更新了截至9月30日的名单。但近一年合作机构“零增减”的反常现象,难免让市场生疑:在助贷行业因新规洗牌、三成中小机构清退的背景下,这家高度依赖合作的银行竟能维持合作版图完全不变?
02.投诉平台集体“隐身”,
合规名单与用户体验脱节
比“名单不变”更引人注目的,是合规名单与用户投诉之间的巨大鸿沟。
通过梳理黑猫投诉平台近两个月的公开投诉数据可发现,大量用户反馈的网贷纠纷中,易某花、恒某花、金瀛花、喜心花、聚小花等平台名称高频出现,且这些平台在投诉内容里均明确标注“放款方为新网银行”,指向资金源头与新网银行直接相关。
但蹊跷的是,上述被用户集中投诉的网贷平台,其背后实际运营的助贷公司,均未被纳入新网银行此前披露的83家合规合作机构名单,形成“用户感知的合作关系”与“银行公开的合规名单”完全脱节的矛盾。
针对这一反常现象,据多位行业人士透露,背后或存在“间接合作”的隐性链路:即新网银行已纳入合规名单的合作科技平台,在未向监管披露的情况下,将资金进一步导流至更下沉的第三方助贷机构,而这些未被名单覆盖的下沉机构,正是当前用户投诉的主要源头,而新网银行也不可能不知情。
这一现象直接触碰了9号文的合规红线。新规明确禁止银行与名单外机构合作,而用户实际借款体验却显示,存在大量“隐身”机构为新网银行输送业务。这种脱节并非首次,此前新网银行就因合作业务投诉频发,仅黑猫平台相关投诉就曾高达7000余条,问题集中在暴力催收、息费不透明等方面,甚至多次被监管通报贷前调查不尽职、侵害消费者权益、催收管理不到位。
03.名单制的核心:动态准确而非静态清单
此次新网银行的名单风波,直指助贷强监管的核心痛点:名单制管理的关键在于“动态准确”,而非“按时更新”。9号文要求名单“及时更新调整”,本质是为了让合作关系透明化,防范隐性风险,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对用户而言,当借款时的放款方是新网银行,但背后的助贷机构却不在合规名单中,一旦出现息费争议、暴力催收等问题,很容易陷入“银行推给平台,平台不认责任”的扯皮困境——这正是此前新网银行合作业务投诉的常见症结。
当前,助贷行业正面临“合规大考”,新规不仅限制合作范围,更要求银行自主把控风控、规范费用透明化。新网银行这份“纹丝不动”的名单,以及名单外的投诉乱象,或许只是行业转型期的一个缩影。但监管红线不容模糊:只有让披露的名单真正反映业务实质,才能让助贷回归“合规服务”的本质,而非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规模游戏”。
(申明:以上内容数据均来自公开披露的数据分析汇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