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单公布,对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新时代重庆体育人使命在肩、奋斗有我。从训练场到赛场、从全国赛事到奥运舞台、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他们用汗水讲述自己的故事,用体育诠释着“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
重庆市体育局联合上游新闻推出“重庆体育力量”专题报道,讲述他们助力重庆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的“体育人生”。
今年,九龙坡区青少年体育学校获得全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九龙坡区青少年体育学校依托区内学校,在全市率先开展青少年体教融合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探索和实践体教融合新模式,坚持体育、教育、社会力量相融合多元化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工作思路,跑出体教融合的“九龙坡速度”。
体育不仅是练身体,更是练精神。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当备战全运会的战吼在校园体育馆内回响,当绿茵场上的梦想跨越了62载光阴,当田径赛道上的纪录被一次次刷新……孩子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和成长,正是推进体教融合最生动的答卷。
历史性突破,排球小将走上全运会
“呜喂!”每天下午,重庆市育才中学校室内排球馆内,都会传出战吼,这是学生运动们训练的时间。从今年4月开始,大家有了新的备战任务——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
![]()
育才男排训练备战。受访者供图
4月,由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的学生组成的重庆U18男排,在十五运会该项目的附加赛中成功突围,挺进全运会决赛,实现了重庆排球项目里程碑式的突破。
主教练牛松山介绍,目前整个男排共有20多人,大家一周训练6天,每天练习3个小时左右。全力备战期间,孩子们的学习也不能耽误。
“他们是育才中学高水平队的队员,但首先他们的身份是育才中学的学生。”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体艺卫中心副主任朱宇介绍,“正因如此,他们若想完成人生理想,必须在自己的学习和专业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学校有着悠久的排球传统,陶行知老校长在合川古圣寺创办育才学校之初,校园就有着浓厚的排球氛围。平时,运动员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有外出比赛任务时,需要在网上完成课程,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育才男排的‘五育’风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育才男排的精神,对我们全体师生其实也是一种激励,很好的诠释了,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同心协力、永不言弃的育才男排精神。”朱宇介绍。
本届全运会U18男排比赛决赛阶段,很多竞争对手都是专业队。对此,牛松山鼓励大家轻装上阵:“我们作为一支学生队伍,和其他专业强队相比可能在实力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大家都会全力以赴,争取打进前八!”
绿茵逐梦62年,育人内核不改变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的操场上,足球的梦想在飞扬。1963年,高易、李思学两位专业球员怀揣热忱,组建杨家坪中学足球队,62年过去,足球梦想一直在延续。
![]()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班级联赛瞬间。受访者供图
队伍长期稳居市内校园足球前三,屡次斩获重庆校园足球赛事冠军,获西南赛区总冠军后,在全国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中取得全国第6名的佳绩。从杨家坪中学走出多位国脚,以及众多活跃在国少、国青及中超梯队的球员,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108所足球特色示范校之一。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学生活动中心副主任周易介绍,杨家坪中学深化体教融合,探索出特色化、跨界化、品牌化的校园足球模式,其中足球试点班极具辨识度——班主任由本级足球队总教练担任,实现训练与学习的班级化管理,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成长支持。“球队始终秉持‘先做人、再学习、再踢球’的理念,让足球中的团结、拼搏精神融入学生人生,同时兼顾学业,助力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校足球队总教练童勤表示,“孩子们都是普通的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比赛和训练。”而通过体育,孩子们也得到了全面成长,“孩子们运动场上体会到的东西,可能是他们在教室里,或者是在生活中体会不到的。热爱和拼搏,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多次打破纪录,田径场上磨炼精神
重庆市铁路中学校的训练场上,学生运动员们不断奋进。
田径是学校的传统项目之一,学校田径队也是九龙坡区重点打造的运动队,是九龙坡区田径运动项目训练基地,九龙坡区高水平运动队输送单位,近两年获得市区级以上个人奖励100余项。今年,学生运动员方可馨在重庆市学生(青年)田径冠军赛中,打破少年女子组3000米市纪录,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女子3000米比赛中,为重庆市取得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
![]()
晚间,重庆市铁路中学校田径队在训练。受访者供图
场边,学校田径队总教练李伟关注着孩子们训练的每个细节,训练中,他为学生运动员制定个性化计划,通过模拟比赛场景提升竞技水平,同时倡导基础训练,结合有氧和无氧运动提高体能,定期进行心理辅导,设立奖惩机制激发斗志,在他的执教下,孩子们在国家级和市级比赛中获得多枚金牌,并多次打破纪录。
征战赛场的同时,孩子们的学习也不能松懈。“我们每天的训练安排在早自习时间,孩子们训练完后照常进教室上课,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后,利用晚上的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完全不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李伟介绍。
在李伟看来,体育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身体,更磨炼了精神。“通过平时的比赛和训练,孩子们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和拼搏精神,有了这些品格,孩子未来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因此而受益。”
上游新闻记者 包靖 冉文 上游新闻签约摄影师 刘方华 剪辑 徐长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