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2025 年 10 月 18 日,北京秋雨里的清华园落满白菊,103 岁的杨振宁先生安详离世。这位用 “杨 - 米尔斯理论” 照亮现代物理学的巨人,生命最后时光的模样,被挚友葛墨林院士的回忆拉回了众人眼前 —— 没有轰轰烈烈的场景,只有翁帆手中那块小白板,写满了无声的牵挂与陪伴。
![]()
“他最后一个月都在病危状态,人几乎动不了,也听不清什么了,全靠翁帆用小白板沟通。”86 岁的葛墨林院士提起 9 月下旬去北京医院探望的场景,语气里满是感慨。那天他和老伴特意去看杨振宁,刚到病房,翁帆就立刻拿起手边的小白板,一笔一划写下 “葛墨林来了”,举到杨振宁眼前。
![]()
![]()
尽管身体虚弱得需要吸氧,杨振宁的眼睛却依旧清明,看清字迹的瞬间,他立刻努力扭过脸,手指微微颤动着回应,还试图开口说话。“声音特别小,翁帆得把耳朵贴到他嘴边才能听清。” 葛墨林说,那份老友相见的默契,即便隔着病痛与沉默也未曾消散。这份细致的照料,早已是翁帆生活的日常 —— 早在杨振宁百岁摔倒住院时,她就会严格控制访客时间,超过一小时便果断终止,只为让先生好好休息;此次病危期间,更是寸步不离,把小白板变成了沟通的桥梁。
![]()
![]()
谁能想到,这位曾在物理界掀起惊涛骇浪的科学巨匠,生命尽头的交流竟如此朴素。可这份朴素里,藏着跨越 21 年的深情。2004 年,54 岁的年龄差让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引发热议,但岁月终究给出了答案:是翁帆在杨振宁高烧 40 度时守在床边,一声声将他唤回;是她陪着先生整理学术资料,在《晨曦集》里写下两人教开车的日常点滴;也是她在先生生命最后阶段,用一块小白板搭建起他与世界的连接。
![]()
葛墨林还记得,杨振宁的生日与新中国同一天,大家都盼着他能熬过 10 月 1 日的 103 岁寿辰。他果然坚持到了,可国庆过后,身体还是急转直下。10 月 17 日深夜,家人还告知葛墨林 “情况暂时平稳”,没成想第二天便传来了噩耗。“他是安详地睡过去的。” 葛墨林说,或许正是有翁帆的悉心照料,这位一生 “沐光而行” 的科学家,才能如此平静地告别。
![]()
网上总有人曾对他们的感情指指点点,但小白板上的字迹、贴耳倾听的瞬间、颤抖回应的手指,早已胜过千言万语。杨振宁曾说自己的一生 “无怨无悔”,这份无悔里,定然藏着翁帆相伴的温暖。如今巨星陨落,那块小白板或许已收起,但上面写过的牵挂、传递的温情,早已成了这段感情最动人的注脚。
![]()
先生走了,可那份藏在细节里的守护与深情,永远留在了时光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