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 年深秋的遵化甲山,寒风卷着硝烟掠过阵地,三百余名八路军战士趴在冰冷的岩石后,枪口对准山下密密麻麻的日军。政委刘诚光紧握着只剩三发子弹的手枪,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枪声与伤员的呻吟 —— 他们已被十倍于己的日军围困两天两夜,弹药即将告罄,突围希望愈发渺茫。
就在这时,警卫员古东突然凑近他,声音带着硝烟的沙哑:“政委,俺还记得您当年罚俺站军姿的事儿。”
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让刘诚光愣了愣。他回头看向古东,这个刚参军时总爱偷懒的小兵,此刻脸上满是尘土,眼神却异常坚定。记忆瞬间拉回一年前的训练场,彼时古东因站岗时打瞌睡,被刘诚光罚站两小时。当时古东还红着眼眶嘟囔 “政委太严”,可如今,在生死关头,他却主动提起这段往事。
![]()
一、突遭重围:三百勇士困守甲山
1942 年 10 月,刘诚光率领冀东军分区十二团二营及特务连,完成牵制日军的任务后,正往遵化根据地转移。连续多日的急行军让战士们疲惫不堪,当队伍抵达甲山附近时,刘诚光判断此处地形隐蔽,便下令休整 —— 他没想到,日军早已通过汉奸摸清了他们的行踪,调集了三千余兵力,布下了天罗地网。
“政委!不好了!山下全是鬼子!” 侦察员连滚带爬地冲回来,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了日军的冲锋号。刘诚光猛地站起身,望向山下:密密麻麻的日军正端着刺刀往上冲,重机枪的火舌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
“抢占甲山主峰!” 刘诚光当机立断。甲山虽不高,却易守难攻,是唯一能与日军周旋的阵地。战士们瞬间绷紧神经,拖着疲惫的身体向山顶冲去,刚占领阵地,日军的炮火就铺天盖地袭来。
三百对三千,步枪对重炮,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注定艰难。可战士们没有退缩,他们躲在岩石后,等日军靠近了再扣动扳机,用手榴弹炸退一波又一波进攻。古东跟在刘诚光身边,既要保护政委安全,又要传递命令,好几次子弹擦着他的耳朵飞过,他都没眨一下眼。
二、生死时刻:警卫员的 “往事重提”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傍晚,我军伤亡过半,弹药所剩无几。刘诚光清点人数,能战斗的只剩不到一百人,不少战士的枪里只剩一两发子弹,有的甚至拿起了石头、刺刀。
“必须突围!” 刘诚光召开临时会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带领,吸引日军主力;另一路由副营长率领,趁机向西突围,保留有生力量。
“俺不走!俺要跟政委一起!” 古东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其他战士也纷纷附和,没人愿意丢下政委独自撤退。刘诚光红了眼,提高声音:“这是命令!我们的任务是保存力量,不是无谓牺牲!”
就在争执不下时,古东突然开口,提起了当年被体罚的事:“政委,您还记得不?俺当年站岗睡觉,您罚俺站军姿,说‘军人的职责是守护,不是偷懒’。俺当时不服,现在才明白,您是为了让俺活着看到胜利。”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窝头,递到刘诚光面前:“这是您昨天给俺的,您自己都没吃。俺知道您严,可您心里装着俺们每一个人。今天这仗,俺跟您一起扛!”
古东的话,让在场的战士都红了眼。刘诚光看着眼前的小兵,又看了看周围一张张坚定的脸,突然明白:这支队伍早已不是简单的战友,而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他擦掉眼角的泪,握紧拳头:“好!要走一起走,要战一起战!”
三、甲山绝唱:27 岁的生命定格
最后的战斗,惨烈得让天地变色。日军发起了总攻,重炮将甲山的岩石炸得粉碎,机枪子弹像雨点般落下。刘诚光带头冲锋,手里的大刀砍得卷了刃;古东抱着一捆手榴弹,冲向日军的机枪阵地,拉响引线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却没人后退半步。有的战士腿被打断,就趴在地上用手枪射击;有的子弹打光了,就抱着日军滚下悬崖。刘诚光的左臂被弹片击中,鲜血染红了军装,他却依旧指挥战斗,直到最后一刻,他看着突围方向升起的信号弹 —— 副营长带领的小分队成功了。
“同志们,我们没有白死!” 刘诚光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举起手枪对准冲上来的日军,一声枪响后,他倒在了血泊中。
这一天,27 岁的刘诚光,与一百多名战士永远留在了甲山。他们用生命拖延了日军,为突围部队争取了时间,也用鲜血诠释了八路军 “宁死不屈” 的信仰。
四、铁血政委:他的严与暖
刘诚光的 “严”,在部队里是出了名的。他要求战士们严格遵守纪律,训练时不许偷懒,作战时不许退缩。可这份 “严” 的背后,是他对战士们的牵挂:行军时,他把马让给伤员;宿营时,他挨个检查战士们的被子;战士们想家了,他就坐在篝火旁,讲自己参军的故事,鼓励大家坚持下去。
古东曾说:“政委的严,是怕俺们在战场上丢了命;政委的暖,是怕俺们在他乡受了委屈。” 正是这份严与暖,让战士们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哪怕明知是死路,也绝不退缩。
刘诚光牺牲后,当地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战士们的遗体安葬在甲山脚下。每年清明,都有人带着鲜花和窝头来祭拜 —— 他们记得,有一群八路军战士,为了保护他们,永远留在了这座山上。
如今,甲山早已恢复了宁静,漫山的松柏郁郁葱葱,仿佛在守护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刘诚光与战士们的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战绩,却让我们明白: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用生命与信仰,筑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名字,值得永远被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