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第一次授衔,除了十大元帅受万众瞩目,十位大将也个个不简单。这当中,陈赓和谭政俩人格外惹眼。授衔完了,陈赓拍着谭政的肩膀打趣:“你这杆笔啊,比咱手里的枪还管用!”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他俩的关系渊源深着呢,得从谭政小时候讲起。
被家族安排的人生,因陈家拐了弯
![]()
谭政是湖南人,生在当地一个书香门第,祖上好几代都是有名的文化人,谭家在乡里也是响当当的大族。可这种家庭也有老毛病——封建规矩多,孩子的人生都得按长辈的意思来。
按家里的规划,谭政得走“读书—科考—做官”的老路。可他出生时,科举早废了,家里人大多在族学或私塾教书,要是没意外,他将来也得捧着书本当先生。
改变他命运的是隔壁搬来的陈家。陈家老爷子当过湘军的大官,做到了朝廷三品,后来见朝廷太腐败,不愿同流合污,就辞官回乡了,手里拿着朝廷给的赏钱,当起了自在乡绅。
谭家的族学在周边十里八乡都有名气,陈家搬来后,老爷子的儿子就进了谭家族学。谭陈两家的当家人本来就认识,这么一来更是成了世交。谭政出生后,和陈家的孩子处得跟亲兄弟似的。
谭政从小最佩服的就是陈家的陈庶康——也就是后来的陈赓大将。这位世交哥哥跟着老爷子练过武,跟谭家那些只懂读书的兄弟姐妹不一样,性格开朗,满脑子都是外面的新鲜事,还总带着弟弟妹妹们“探险”,不光谭政喜欢,整个谭家的孩子都愿意跟他玩。
![]()
陈庶康一开始也在谭家族学读书,可他总爱跟夫子开玩笑捣乱。后来当地开了新式小学,他立马就转过去了。谭政看着眼馋,也想去,可他爹死活不答应——新式小学抢了族学的生源,他爹觉得自家孩子去新式学校就是“叛经离道”。
谭家族学教的还是老一套的“仁义礼智孝”,还有早就没用的八股文,可家里人还当个宝。谭政骨子里藏着股闯劲,就想出去看看新世界,学些新东西。这事被陈家老爷子知道了,老爷子挺开明,出面帮着说情,还掏了学费,谭政这才进了新式学堂。
那段时间谭政住在陈家,和陈家三姑娘秋葵慢慢互生情愫。陈家老爷子乐见其成,两家干脆定了亲。谭政和秋葵本来就青梅竹马,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逃婚的兄长,点燃他的革命心
陈家氛围一直很宽松,可当谭政听说陈庶康逃婚时,还是吃了一惊——在他眼里,陈庶康不是这么不靠谱的人。后来才知道,陈庶康想去当兵打仗,家里不同意,还给他包办了婚事。他既不想娶个不认识的姑娘,更不愿放弃参军的念想,就趁着结婚当晚偷偷跑了。
陈庶康走后没多久,谭政就和秋葵成了亲,小两口日子过得挺和睦。可夜深人静的时候,谭政总想起那个为了梦想离家的兄长。那时候他在学校当老师,工作不算差,可心里总觉得缺点啥——他也想出去闯闯。
![]()
有天他实在忍不住,跟秋葵说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秋葵特别支持,还主动给哥哥陈庶康写信,让哥哥帮忙给谭政找参军的门路。靠着陈庶康的牵线,谭政终于挣脱了家里的束缚,加入了第四军。
那时候还在打北伐战争,可国共两党的关系已经快崩了。谭政到第四军没多久,蒋介石就叛变革命,北伐一下就停了。为了把革命继续下去,我党决定搞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之后,毛主席又接了发动秋收起义的任务。
谭政参军时间不长,可对国共两党看得很明白。部队里国共两派的人都有,对比特别明显——我党这边纪律严明,人人平等;国民党那边则松松垮垮,当官的总欺负士兵。所以南昌起义后,谭政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我党这边。
当时谭政在部队里当文书,秋收起义爆发后,他彻底和国民党划清界限。因为有文化,起义后他被编到第一师第一团当团部书记,也正是因为这个职位,他被派到了毛主席身边,成了毛主席的秘书。
跟着毛主席,笔杆子成“硬武器”
那时候毛主席是红四军前委主任,谭政当他的秘书。虽说已经入了党,但谭政入党时间不算长,对革命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而毛主席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又透又透彻,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谭政跟着他学到了太多东西。
![]()
毛主席的思想给了谭政很大启发,他本身就有文化底子,学东西快,平时帮着记录会议内容,耳濡目染之下,思想进步得飞快,工作能力也越来越强。1930年第二次打长沙时,他也参与了战斗。
不过谭政和前线将领不一样,他没学过指挥,也没正式上过战场,那次战斗里他主要负责带教导大队。即便如此,他的能力也很突出,尤其是做政治工作,更是一把好手。
1934年,他协助李聚奎打完仗后,写了一份战时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战后总结经验这种事,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而且做得又快又好。1936年,他写了《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见》,这篇文章不光得到了毛主席的夸赞,还被中央转发到全军。
这篇文章可不简单,它帮着我军的政治工作从土地革命时期平稳过渡到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抗日战争期间,他写了不少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这些报告都被下发到各部队当教材,帮着规范了全军的政治工作。
谭政虽然没像其他将军那样在前线拼杀,但他对部队的贡献一点也不少。我军能有那么强的战斗力和严明的纪律,离不开这些政治工作者的付出。为了做好工作,谭政经常忙到深夜,甚至把自己累病了也不休息。
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帮着罗荣桓元帅搞政治工作。他跑到前线给战士们鼓劲,搞战评、评战功,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士气。辽沈战役前,他组织了新式整军运动,让战士们的战斗热情空前高涨,为解放全东北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大将授衔,大舅哥的那句玩笑话
![]()
就凭着这些实打实的贡献,1955年授衔时,谭政被授予大将军衔。巧的是,他的大舅哥陈庶康(陈赓)也成了大将,而且排在第四位,谭政排第五位。
授衔仪式结束后,陈赓拍着谭政的胳膊笑着说:“你这杆笔啊,可比咱手里的枪还厉害!”
这就是谭政,一个没在前线冲锋陷阵的大将,却是我军政治工作领域里当之无愧的功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