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楼下的张阿姨最近总说腿软,跳广场舞时不敢使劲儿。一群老姐妹围着出主意,十个人里有八个说“多喝牛奶补钙”。
其实我特理解大家的想法,毕竟“牛奶补钙”的说法从小听到大,但对中老年人来说,有些食材补钙效果不输牛奶,还更符合咱们的饮食习惯,消化吸收也没负担。
今天就给大家唠唠这三种高钙食材——豆腐、虾皮、鱼肉,连菜谱带知识点全奉上,看完保准你有收获!
![]()
一,先说说咱们的“国民食材”——豆腐。
老辈人常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这话可不只是随口说说。《本草纲目》里就记载豆腐“甘咸,寒,无毒。主治宽中益气,和脾胃,消胀满”。
现代营养学更证实,每100克北豆腐的钙含量能达到138毫克,比普通牛奶还高不少,而且豆腐里的植物蛋白和钙结合得好,中老年人吸收起来不费劲。
选豆腐也是有讲究的,补钙要选北豆腐,也就是老豆腐,质地紧实,颜色偏乳白,切面能看到细密的小孔,闻着有淡淡的豆香。
南豆腐质地软嫩,钙含量相对低些,更适合做汤。我家最常做的是“家常烧豆腐”,做法特简单:
1.北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冷水下锅加一勺盐,煮3分钟去豆腥味;青红椒切片,木耳一小把提前泡发。
2.热锅冷油,放姜片爆香,把豆腐块放进去,小火慢煎到两面金黄,外皮微微发皱;
3.加一勺生抽、半勺老抽调味,再放少许葱花,木耳和半碗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5分钟,放青红椒继续烧一分钟,最后勾点薄芡收汁就行。
![]()
出锅的豆腐外香里嫩,咬一口满是豆香裹着酱香,配米饭能多吃半碗。
第二种食材是“补钙小能手”——虾皮。
可能有人觉得虾皮不起眼,可别小看它,每100克虾皮的钙含量高达991毫克,堪称“钙库”!
而且虾皮还含蛋白质和磷、铁等微量元素,和钙搭配着能促进吸收。
不过选虾皮要注意,挑颜色浅红、质地干燥、闻着有鲜腥味没有霉味的,最好选无盐虾皮,避免摄入过多盐分。
虾皮做起来方便,最适合给菜提鲜,我家早餐常做“虾皮蒸水蛋”,软嫩入味,老人孩子都爱吃。做法超省心:
1.三个鸡蛋打入碗里,加1.5倍的温开水,放半勺盐搅匀,过一遍筛去掉浮沫;撒上一小把洗干净的虾皮,再滴几滴香油;
2.蒸锅水烧开后,把碗放进去,中火蒸8分钟,关火后焖2分钟。
![]()
蒸好的水蛋像嫩豆腐一样光滑,虾皮的鲜味儿全融在里面,入口即化,连不爱吃蛋的小孩子都能吃一碗。
这里有个小技巧,蒸蛋时盖个保鲜膜,口感会更细腻。
最后说说“补钙黄金食材”——鱼肉。
老话讲“鱼之味,乃百味之味”,鱼肉不仅鲜嫩,钙含量也很可观,尤其是带骨头的小鱼和深海鱼。
比如每100克鲈鱼的钙含量有138毫克,而且鱼肉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维生素D还能帮着钙“吸收落地”,这可是牛奶比不了的优势。
中老年人吃鱼肉要选刺少的,比如鲈鱼、鳕鱼,吃着放心。
我家每周必做“清蒸鲈鱼”,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做法还健康。
1.处理干净的鲈鱼在鱼身两侧划几刀,放姜片、葱段、一勺料酒腌10分钟去腥;
2.蒸锅水烧开,把鱼放进去,大火蒸8分钟,关火后焖3分钟;
3.取出鱼,倒掉汤汁,捡去姜片葱段,重新铺上新的葱丝、姜丝、红椒丝;浇上一勺热油激出香味,再淋上两勺蒸鱼豉油。
![]()
蒸好的鲈鱼肉质雪白细嫩,筷子一夹就脱骨,鲜味儿十足,连鱼皮上的胶质都带着营养,吃着一点不油腻。
其实中老年人补钙,关键是“吃对食材+好吸收”。豆腐便宜实惠,家常做法多样;虾皮提鲜又补钙,随手就能加进菜里;
鱼肉鲜嫩还补维生素D,三种食材换着吃,比单喝牛奶管用多了。咱们这个年纪,吃饭不图山珍海味,就图个营养健康、吃得舒服。
我猜屏幕前肯定有厨艺好的叔叔阿姨,你们平时肯定也有补钙的好食材和做法吧?比如豆腐是不是还能做麻婆豆腐、虾皮能包包子、鱼肉能做鱼丸?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拿手菜,咱们一起交流学习!要是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点个赞,转发给身边需要补钙的老伙计们,让大家都能吃得香、身体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