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日本人吃刺身有时候只蘸酱油,为啥日本人吃刺身很少感染寄生虫?

0
分享至



动物吃生肉是日常,殊不知日本人有时候打牙祭也要吃生食,例如刺身,蘸点酱油芥末就往嘴里送,咋就没见多少日本人感染寄生虫生病住院的?

放在咱这儿,菜没熟透都怕拉肚子,弹丸岛国人倒好,三文鱼、金枪鱼、甜虾,珍珠鸡肉、鲸鱼肉、马肉、甚至是乌鸦肉统统生啃,看着都替他们捏把汗,要知道寄生虫感染可是要命的病。

可事实是日本的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比很多国家还低。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难道日本人天生肠胃比较狠?



其实日本人吃刺身安全,并不是因为他们胆儿大命硬,而是有一整套从源头到餐桌的严密防线。首先得说日本对食用海产品的管理,那叫一个“较真”。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的规定,凡是供人直接生食的鱼类,必须经过严格的冷冻处理。



这个规定不是摆设,是写进《食品卫生法》里的硬性规定。比如像异尖线虫这类常见于海鱼的寄生虫幼虫,常温下活蹦乱跳,可一旦遭遇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冷冻,连续冻上7天,或者零下35度冻15小时以上,这些小玩意儿基本就得“凉凉”。

这项标准也跟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接轨,确保了处理流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以你在日本餐厅吃到的每一片刺身,甭管是蓝鳍金枪鱼还是北海道带子,大概率早就被“冰封”过,虫卵休想活着上桌。



再来说说源头管控,日本是个岛国,渔业资源丰富,但人家对捕捞、运输、储存每一个环节都盯得死紧。渔获一上岸,就得按用途分类,哪些能生吃,哪些只能熟食,分得明明白白。

能上刺身台的鱼,必须来自清洁海域,还得有完整的溯源记录。比如北海道产的鲑鱼,早就不靠野生捕捞撑场面了,大部分是人工养殖的。

你可能不知道,日本养殖三文鱼的过程中,饲料都是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的,养殖用水也层层过滤,从根儿上断了寄生虫传播的路。这跟过去几十年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日本人吃生鱼确实有过寄生虫高发期,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生食风潮兴起,异尖线虫感染病例一度上升。可也正是这些教训,逼着政府和行业迅速升级标准,这才有了今天这套滴水不漏的体系。

还有个关键点,很多人忽略了,日本人吃刺身,也不是纯粹“裸吃”。你以为就是蘸酱油?其实门道多了去了。山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芥末,可不是为了刺激鼻子好玩的。



日本产的本山葵含有异硫氰酸酯类物质,这种成分在实验室条件下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抑菌和抑制寄生虫活性的作用。虽然它不能直接杀死潜藏在鱼肉深处的寄生虫,但至少能在口腔和消化道初期形成一道辅助防线。

再加上酱油本身的盐分和轻微发酵环境,也不太适合微生物长时间存活。更别说日本人在处理刺身时,厨师的手法、刀具的消毒、砧板的分区使用,全都有一套近乎苛刻的操作规范。

东京一些高级寿司店,连切鱼的刀每天都要用酒精煮一遍,厨房空气都有净化系统,生怕一丝污染坏了食材本味。



再严谨的制度也有漏洞,偶尔也会听说谁吃了来路不明的河鱼或野捕海产后不舒服。但你要知道,日本明确禁止淡水鱼生食,因为淡水鱼体内的吸虫类寄生虫,比如华支睾吸虫,抗寒能力更强,常规冷冻搞不定,风险太高。

所以你在正规餐厅根本点不到生鲫鱼、生鲤鱼这类菜。普通人想吃刺身,基本只会接触经过合规处理的海水鱼,自然大大降低了中招概率。



而且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食品安全意识,买鱼要看标签,餐厅要查资质,发现问题直接上报,整个社会形成了良性监督循环。

日本人能安心吃刺身,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体质特殊,而是一整套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食品安全体系。从立法到执行,从养殖到餐桌,每个环节都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咬合着。

咱们看着新鲜,觉得他们“玩命”,其实是人家用百年的经验教训换来的底气。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终于,人民日报定调统一,赖清德阻挡不住,台岛军心大乱逃兵翻倍

终于,人民日报定调统一,赖清德阻挡不住,台岛军心大乱逃兵翻倍

云鹏叙事
2025-11-06 10:41:07
出大事了,日本凌晨发生地震;菲军机坠毁;美军航母悄悄来到亚洲

出大事了,日本凌晨发生地震;菲军机坠毁;美军航母悄悄来到亚洲

林子说事
2025-11-06 08:07:09
美媒:中国100式坦克已经颠覆西方认知,原来坦克还能这么造?

美媒:中国100式坦克已经颠覆西方认知,原来坦克还能这么造?

云上乌托邦
2025-10-23 10:46:01
70岁李成儒晚年凄凉,豪宅无人问津,儿子李大海却让他尝尽了苦果

70岁李成儒晚年凄凉,豪宅无人问津,儿子李大海却让他尝尽了苦果

白面书誏
2025-11-05 13:56:18
付豪被交易?辽篮官宣,名单公布,付豪发声,官宣决定,继伟祝福

付豪被交易?辽篮官宣,名单公布,付豪发声,官宣决定,继伟祝福

乐聊球
2025-11-05 10:58:30
就在今天!11月6日凌晨,NBA传来哈登、巴图姆、祖巴茨新消息!

就在今天!11月6日凌晨,NBA传来哈登、巴图姆、祖巴茨新消息!

皮皮观天下
2025-11-06 04:53:27
表哥凌晨76个电话让我开门,我:自己的房不用听你的!隔天16人上门

表哥凌晨76个电话让我开门,我:自己的房不用听你的!隔天16人上门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4 10:23:25
小米YU7全网首拆被夸经得起放大镜考验的硬核好车!雷军回应……

小米YU7全网首拆被夸经得起放大镜考验的硬核好车!雷军回应……

柴狗夫斯基
2025-11-06 08:20:46
赚再多钱有何用?抗癌不到一年,刘谦近况曝光,憔悴到认不出

赚再多钱有何用?抗癌不到一年,刘谦近况曝光,憔悴到认不出

姩姩有娱
2025-11-05 17:03:02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妙知
2025-11-05 15:19:50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鲁中晨报
2025-11-05 11:31:09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肖亚洲的人生历程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肖亚洲的人生历程

笔墨V
2025-11-06 08:59:58
李湘从日本旅行回来更胖了,DVF美裙快被她撑破,王诗龄又换新包

李湘从日本旅行回来更胖了,DVF美裙快被她撑破,王诗龄又换新包

丰谭笔录
2025-11-06 11:19:16
CCTV直播豫津女排大战!朱婷PK队友李盈莹 曾狂砍46分 球迷期待

CCTV直播豫津女排大战!朱婷PK队友李盈莹 曾狂砍46分 球迷期待

我AI女排
2025-11-06 10:57:15
63 岁吴镇宇坐公交刷老年卡,司机当场质疑:你这模样不像老人!

63 岁吴镇宇坐公交刷老年卡,司机当场质疑:你这模样不像老人!

山海心语
2025-11-06 11:45:03
为什么说福建舰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战斗力最强大的航母?

为什么说福建舰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战斗力最强大的航母?

历史有些冷
2025-11-04 19:25:02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新牛城
2025-11-05 19:33:49
“你要毁了我吗?”地铁USB接口被吐槽“老掉牙” ,最新回应:已在迭代

“你要毁了我吗?”地铁USB接口被吐槽“老掉牙” ,最新回应:已在迭代

极目新闻
2025-11-05 22:45:54
全红婵,请记住陈芋汐今天的泪!

全红婵,请记住陈芋汐今天的泪!

未曾青梅
2025-11-04 20:38:30
政府关门30多天终于酿成大祸?一架波音飞机撞向大楼,现场十分惨烈

政府关门30多天终于酿成大祸?一架波音飞机撞向大楼,现场十分惨烈

博览历史
2025-11-05 18:24:37
2025-11-06 12:59: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694文章数 5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塑料凳”大厦?西安新地标213米造型引热议!

旅游要闻

携程“免费城市半日游”项目已接待超万名游客

数码要闻

6 热管直触,瓦尔基里推出单塔单风扇、双塔双风扇风冷散热器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