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主动给中国打来电话,可为何荷方还是不打算认错?如果中荷之间爆发贸易战,最大输家为什么一定是荷兰?
在中荷关系因安世半导体而变得敏感之际,荷兰经济大臣主动给中国打来电话,本以为安世的问题将在高层沟通下得到解决,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
为什么?荷兰虽然在通话中表示“希望寻找对各方都有利的方案”,却对他们强行接管中国企业在荷兰子公司治理权这件事,既不认错,也不提归还。这哪里有丝毫解决问题的诚意?分明是死不悔改。结果可想而知,这通电话,双方没谈拢。
不认错的底气:美国撑腰的“迷之自信”与自欺欺人的借口
![]()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主动给中国打来电话时,嘴上说着“希望寻找对各方都有利的方案”,可骨子里半分认错的意思都没有——对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治理权这事儿绝口不提,更别说归还控制权了。
这波操作看着矛盾,实则藏着荷兰的“小算盘”,核心底气全靠两桩事撑着。
![]()
最关键的后台硬靠山,是美国明里暗里的施压。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公布的法庭文件早就把底裤扒了:今年6月美国国务院就和荷兰外交部开过会,明晃晃要求安世半导体必须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否则别想拿到“实体清单”豁免资格。
到了9月,美国把实体清单扩展到中资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安世作为闻泰科技100%控股的企业直接中招。
荷兰政府第二天就火速出手,用《商品供应法》这部冷战时期的旧法冻结了安世的运营,说白了就是照着美国的剧本走流程。
![]()
荷兰心里门儿清,只要抱住美国的大腿,就算和中国闹僵,也能在西方阵营里找到“安全感”,自然没必要认错。
再者就是荷兰给自己找的“遮羞布”——所谓的“欧洲经济安全”。他们对外宣称,接管安世是因为企业有“严重的管理缺陷”,怕技术转移到中国导致欧洲芯片供应中断。
![]()
可这借口一戳就破:安世生产的都是车规级二极管、晶体管这类成熟制程芯片,算不上什么尖端技术,而且全球18%的车规级MOSFET产能都在它手里,欧洲车企一辆车平均要用到300多颗它的器件。
荷兰真正担心的,是自己在欧洲半导体产业链里的话语权旁落,想借着美国施压的机会,把这家关键企业重新拽回“欧洲属性”的框架里。这种打着“安全”旗号谋私利的心思,让他们根本不可能承认自己的行为是错的。
贸易战的输家定局:荷兰扛不住的产业链反噬与市场依赖
![]()
要是真因为安世半导体的事儿闹成贸易战,荷兰绝对是第一个撑不住的输家。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中荷贸易结构和产业链分工早就注定的结局——荷兰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比中国对荷兰的依赖深得多,真要撕破脸,荷兰的痛处能被精准戳中。
首当其冲的就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卡脖子”困境,而这困境还是荷兰自己造的。
安世半导体的产能分布早就说明一切:前端晶圆在德国、英国生产,70%的封装测试都要送到中国东莞完成,全球市场的货大半从东莞出去。
![]()
荷兰自以为接管了公司股权就掌控了全局,结果中国商务部一招出口禁令,安世中国子公司不能再向境外供货,欧洲工厂的半成品瞬间变成堆在仓库里的废品。
鹿特丹港口每天上百万颗芯片堆着发不出去,荷兰每天光罚款、仓储损失就有230万欧元,17天下来损失超4000万欧元。
更要命的是,欧洲根本找不到替代产能,封测环节中国占了全球主导地位,转移产能至少要半年,还得花几十亿欧元,荷兰根本等不起。
![]()
荷兰的“命门”阿斯麦更是经不起贸易战的冲击。2024年第三季度,阿斯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高达27.9亿欧元,几乎占了总销售额的一半。
而阿斯麦的高端光刻机核心部件离不开镝、铽这些重稀土,全球重稀土供应基本被中国垄断。中国刚出台的稀土新规明确,含0.1%以上中国稀土的产品出口要报备,这等于直接掐住了阿斯麦的供应链。
要是真打贸易战,别说新设备卖不动,连现有设备的维护都成问题,荷兰半导体产业的龙头地位就得动摇。
![]()
更别提荷兰那些传统优势产业的软肋了。花卉出口占荷兰农产品出口额的35%以上,而中国是全球重要的花卉消费市场;荷兰的乳制品、精密仪器也常年依赖中国市场的增长。
反观中国,对荷兰的进口依赖集中在部分设备和农产品上,很容易找到替代来源。这种“一边是必需品,一边是可替代品”的贸易格局,决定了荷兰在贸易战里根本没有议价权。
60天倒计时:欧洲车企逼宫下的必然败局
![]()
荷兰政府现在还嘴硬着不还治理权,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输家的诞生只剩60天倒计时。这不是凭空猜测,而是产业链的“时间炸弹”已经开始倒计时,荷兰的内外压力会在两个月内彻底爆发。
最先引爆的会是欧洲车企的“停产潮”。现在大众、宝马、博世这些巨头的芯片库存已经告急,博世的传感器生产线库存只剩一周,大众早就把生产线负荷降到了八成,宝马慕尼黑工厂每天少产几百辆车。
车企们已经联名给荷兰首相府写信,放话说两周内解决不了就联合抵制荷兰农产品和花卉。
![]()
要知道,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一旦大规模停产,几万就业岗位要没了,欧盟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到时候荷兰面对的就是整个欧洲的压力。按照库存消耗速度,顶多60天,欧洲至少有三成车企生产线要停摆,荷兰的“安全牌”就成了“经济毒药”,不低头也得低头。
荷兰自己的经济账本也撑不过两个月。除了安世每天230万欧元的直接损失,荷兰商界协会已经算出,这场争端要让三季度GDP少增长0.04%到0.3%,折算下来就是15亿欧元打水漂。
![]()
更可怕的是“信心危机”:现在已经有两家二线芯片厂放话要暂停在荷兰的扩产计划,国际投资者看着荷兰能随便动用旧法接管中资企业,谁敢再把钱投过来?荷兰靠吸引外资和技术集群发展的半导体产业,很可能因为这事儿彻底失去竞争力。
最关键的是,荷兰的“美国靠山”根本靠不住。美国只是把荷兰当遏制中国的棋子,自己却不想承担后果——通用汽车北美工厂都因为缺芯砍了班次,美国车企早就给政府施压了。
真等60天后果严重了,美国大概率会甩锅给荷兰“处置不当”,让荷兰自己收拾烂摊子。
![]()
到时候荷兰没了美国的撑腰,又扛不住欧洲车企的逼宫,还得面对中国的反制,除了归还安世的治理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说到底,荷兰这场“夺权闹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败局。抱着美国的大腿忽视市场规律,拿着“安全”当借口破坏契约精神,最终只会被产业链的现实狠狠教训。
60天的倒计时已经启动,当欧洲车企的生产线真正停摆那天,就是荷兰承认错误、归还治理权的时候,而最大输家的帽子,他们想摘也摘不掉了。
信息来源:
环球网——幕后细节披露!涉半导体企业,美国被爆曾施压荷兰更换中国CEO
![]()
直新闻——这下知道疼了,欧洲急求和中国“沟通”
![]()
中国网——荷兰,莫当美国科技遏华马前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