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真图”,与罗汉类似。本有有十六和十八之分,后来衍为十八。这个演变过程大概为:最初源于佛教经典的本是十六罗汉。大约在宋代,有人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位,从而形成了更广为流传的十八罗汉,但后增加的两位具体名号在佛典中并无统一考证。这种变化也体现了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本土化与创造性。
艺术价值与欣赏要点
“应真图”之所以备受推崇,不仅因其宗教内涵,更在于其高超的艺术价值。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欣赏:
构图叙事:优秀的“应真图”往往不是简单的肖像排列,而是将罗汉置于山水树石之间,形成有情节的叙事场景,如石涛的《十六罗汉图》中就有“降龙归瓶”的生动描绘。吴彬的作品也注重情节表现,极大丰富了视觉效果。
线条笔墨:人物画的精髓在于线条。元代佚名的《应真像》衣纹线条凝练,变化多端;齐白石的《十六应真图》则用笔简练,形神兼备,展现了其独特的笔墨风格。
形象塑造:由于罗汉没有固定的神像模样,这给了画家极大的创作空间。每位罗汉的形貌、神态、动作乃至随身器物都各不相同,艺术家需要凭借想象力和对佛法的理解,刻画出他们超脱凡俗的智慧和神通。
#古画 #遊觀 #遊觀美学 #文人画 #东方艺术之美 #佛造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