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又一间谍泄露机密!昔日海归骄子郝某,遭境外间谍策反潜伏涉密单位,获判无期徒刑终入狱

0
分享至

前言

为一己之私泄露国家秘密,这种人和“汉奸”又有什么区别呢?

原以为这种事迹只会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艺术来源于生活”,有些人在巨大的诱惑之下,背叛出卖自己的国家。


央视最新报道了一则间谍泄密案,涉事者还是海归留学生,他被境外间谍机构策反,潜伏在我国重点涉密单位。

看到这则案例,不禁让人再次想起董明珠此前提起的“海归间谍论”,可谓是一针见血。


海归留学生被策反

曾经,"海归"这个词,头上顶着光环,是“天之骄子”的代名词,他们被看作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

然而,当郝某与张某这样的高学历留学生,一步步从国家的栋梁沦为安全的蛀虫,这个标签的背后,便悄然蒙上了一层阴影,折射出“高危靶点”的残酷现实。


这种身份定位的剧变,正深刻地搅动着社会的信任基石,也让很多人回过头来,重新咂摸格力董明珠那句“我们不用海归”的惊人之语。

境外情报机构的策反,从来都不是随缘撒网,而是一场流程精密的“外科手术”。


他们总能精准地找到那些具有极高潜入价值的个体,比如像郝某这样成绩斐然、志在攻读博士的顶尖学子,其所学专业往往与国家核心利益紧密相连,一旦目标被锁定,猎手便会耐心布局。

他们的出场方式往往充满了迷惑性,对郝某,他们是在大使馆办理签证的窗口,伪装成一位热心的官员“T”,顺理成章地介入他的生活。


对张某,则是利用其求知若渴的心理,化身为一位欣赏其才华、愿意指点迷津的“忘年交”教授,这种依托于官方服务或学术权威的身份,天然就卸下了年轻人的大部分防备。

随后的剧本,是一场系统性的情感与利益投资,一顿顿饭局、一件件贵重礼品,在郝某心中构筑起名为“友谊”的堤坝。


而对张某,对方更是下了血本,不仅帮他修改成绩,甚至伪造推荐信,用这种“硬核”的学术背书,将其彻底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让他产生深度依赖。

致命一击总在最关键的时刻降临,当郝某即将学成归国,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夹杂着一丝不确定时,对方露出了獠牙。


当张某已经被诱导提供了身边同学的基本信息,留下了“小辫子”之后,胁迫与利诱便接踵而至,那张伪善的面具被撕下,亮出的,是境外间谍情报机构人员的真实身份。

董小姐大战胡先生

这场关于国家栋梁与潜在风险的讨论,最终在舆论场上,演变成了董明珠与胡锡进的激烈交锋,这并非简单的个人观点之争,而是国家安全焦虑与全球化人才战略两种思潮的正面碰撞。


董明珠的“不用海归论”,可以说是一种极致的“绝对防御”,在无法有效甄别风险的情况下,她宁愿错失部分精英,也要确保企业内部的绝对安全。

这背后,恰恰反映了部分实体对于外部渗透风险那种深入骨髓的焦虑。


而胡锡进则站在宏大叙事的另一端,他担心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会给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添堵,更忧心于个案会导致对整个海归群体的污名化,长远来看,损害的是国家的人才战略。

在他看来,就业平等是法律底线,不应被轻易逾越。


郝某案的曝光,成了这场争论的“事实判官”,在此之前,舆论场的主流声音或许更倾向于胡锡进,认为董小姐有些“因噎废食”。

但当一个活生生的、潜伏在中央部委下属涉密研究所的间谍案例摆在眼前时,公众才惊觉董明珠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舆论风向一夜反转,甚至有网友翻出胡锡进的旧文,要求他向董明珠道歉,这场风波的最终落点,并非任何一方的完胜,它催生了一种更趋理性的社会共识:

一方面,我们承认海归群体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身处核心涉密岗位的海归,必须建立起一套远比过去更严苛、更周密的审查和监管机制。


这标志着社会认知从“无条件信任”或“绝对排斥”的两极,向着“风险管理”的中间地带理性回归。

构建防线

面对海归间谍的挑战,关上大门显然不是答案,真正的治本之策,在于构建一个“个人防线”与“组织防线”齐头并进的双轨安全体系。


强化个人防线,意味着风险教育必须前置,不能等到出了事才去补救,而应该在留学生踏出国门之前、留学期间,就进行常态化的国家安全教育。

要让他们清晰地识别出那些危险信号:什么样超出常理的“热心帮助”需要警惕,什么样的物质馈赠背后可能暗藏玄机,什么样的学术捷径实则是通往深渊的陷阱。


构建组织防线,则需要用人单位建立一套全流程的动态监管机制,对于涉密岗位的海归求职者,背景调查绝不能只看学历那么简单。

监管也不能止步于入职审查,而应贯穿其任职的整个周期,对那些能够接触到核心机密的人员和他们的异常行为,给予持续的关注。


法律的底线必须清晰且坚固,郝某一案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严厉裁决,通过公开报道,向所有潜在的动摇者传递了一个无比明确的信号:

在这件事上,不存在任何侥幸,更没有回头路可走,这种强大的法律威慑力,是守护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坚硬的一道屏障。


结语

在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更离不开国际化的人才,海归群体所呈现出的“双重性”,恰恰是对我们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精细、更加智慧。

只有通过严密的制度设计,将风险管理的颗粒度从笼统的“群体”画像,精准细化到对“个人”的动态评估,我们才能在信任与审查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烽火瞭望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星辰夜语
星辰夜语
在星空中寻找灵感,在夜晚低语故事,让星辰作伴,夜风为媒,分享那些触动灵魂的故事和感悟。
2120文章数 2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