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连日来,河北省馆陶县热力工人穿梭于各居民小区,集中开展供热管网打压试水作业,确保供热设施正常运行,为即将到来的供暖季做好准备,切实保障居民冬季供暖需求。
![]()
馆陶县文化广场供热站,工作人员在控制台调试供热机组。郭江鹏摄
“今年以来,我们常态化开展‘冬病常治’工作,在非采暖季对供热企业维修人员、客服人员等开展培训,对供热设备和管网进行常态化摸底、排查、维护,确保今冬供热系统正常运行。”馆陶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供热办负责人王春雨介绍,馆陶县自10月10日起启动供热系统试水打压工作,确保供热设施达标,让居民在寒冬前吃下“定心丸”。
这份扎实的供暖准备,源于馆陶县在供热模式上的创新突破。2023年4月,馆陶县凭借县域资源禀赋与绿色发展规划,被确定为河北省供热热源改革试点;同年11月,该县正式启动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项目,同步配套建设集中供热智慧管理数据平台,开启了“绿色储热+智慧调控”的供暖新模式。
![]()
馆陶县跨季节储热集中供暖1号能源站内,工作人员在检查热泵机组阀门。郭江鹏摄
在跨季节储热模式的探索中,该县充分利用县域内丰富的河流、湖泊、绿地等资源,在非采暖季,当外界温度处于适宜区间时,工作人员通过专业设备将河湖水等水体中蕴藏的热量提取出来,储存到地下特制的储热体中。这些地下储热体如同一个个“热量银行”,将非采暖季的“闲置热量”储存起来,等到采暖季来临,再将储存的热量提取出来,为居民供暖提供高品位供热热源。这种模式不仅能保障持续稳定供热,还从源头上实现了全程绿色低碳无污染,让供暖过程告别传统燃煤的污染困扰。
“跨季节储热模式能高效运转,离不开智慧平台的‘硬核支撑’。”河北卓派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波说,集中供热智慧管理数据平台就是供热系统的“大脑”。通过智能管网及遍布的传感器,平台可实时收集各小区、楼栋乃至每户的温度数据,同时监测管网压力、流量等关键指标。一旦发现区域温度偏低或管网异常,系统会立即预警,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到场处置,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升。
“以前冬天总担心家里温度不够,老人孩子一冷就容易生病。现在供暖稳定多了,去年冬天家里温度一直保持在23℃左右,特别省心。”该县金域蓝湾小区居民赵献芬道出了不少住户的心声。
该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惠及当地居民,更成为全省供热改革的“样板”。2024年9月,在河北省城市供热暨热源改革试点现场会上,馆陶县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的试点经验得到全省推广,为各地探索绿色供暖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参考。据统计,以100万平方米供热规模计算,该模式每年可节省燃煤1.4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8万吨、二氧化硫0.03万吨,生态效益相当于种植近21万棵树。
目前,馆陶县城区共有72个供热小区,总供热面积约331万平方米,服务居民2.6万多户;其中跨季节储热集中供热模式已覆盖17个小区,供热面积约80万平方米。下一步,该县将继续优化创新,进一步扩大储热供热面积、升级智慧管理平台功能,让绿色供暖成果惠及更多居民。(安小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