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日,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铁城镇组织六支非遗民俗文艺表演方队,同步开启街头巡游与杂技大世界景区巡演活动。转碟翻飞、高跷蹁跹的传统技艺与市井烟火、景区客流碰撞交融,让“杂技之乡”的非遗魅力直抵人心。
在县城主次街道,非遗巡游队伍成为流动的文化风景线。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六支方队依次登场:高跷队员脚踩木跷扮作八仙,在人群中灵活穿梭;旱船、跑驴方队扭摆跳跃,还原传统民俗场景;大头娃娃与车子会演员不时与路人互动,引得孩童追跑欢笑;转碟艺人的撑杆上,彩碟悠悠旋转;飞叉表演者手腕翻飞,钢叉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街头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把非遗搬到街头,就是让老技艺接上烟火气。”铁城镇文化负责人王月敏介绍,参演队员多为本土传承人,最小的仅12岁,此次展演涵盖十多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是对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
杂技大世界内的巡演同样热度高涨。在江湖文化城街巷,方队队员复刻“撂地摆摊”场景:酒肆门前,演员头顶酒坛旋转自如;戏台周边,拉洋片、木偶戏等市井表演轮番上演,让游客“穿越式”感受杂技故里风情。当高杆不倒翁演员伸出衣袖与游客牵手时,欢呼声不绝于耳,大家纷纷拍照打卡。夜幕降临,方队表演融入景区《江湖·秀》序幕,传统扭秧歌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相映成趣,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澜阳雅乐队把古典宫廷雅乐搬上了蹬云坊,让古韵悠长的八音浸润游客身心,让游客体验到高雅闲适的古镇风情。来自石家庄的游客张国忠说:“街头看的是热闹,景区品的是底蕴,两种场景让我们读懂了吴桥杂技的根脉。”
此次双线展演,是吴桥县铁城镇探索“非遗+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街头惠民与景区展演相结合,既让民俗文化回归大众生活,又为吴桥文旅注入鲜活动能,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持续焕彩。(王月敏、孟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