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游长途自驾是很多人会选择的方式,重庆人王先生却因为长途自驾差点出现生命危险。
10月23日,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近日成功救治一位因长时间自驾进而导致肺栓塞的患者。该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永锋提醒,开车1至2个小时最好下车活动下肢,以增加血液循环;长时间坐车或开车时建议多喝水,稀释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
西南医院医生正在为王先生进行床旁问诊。
据悉,国庆假期期间王先生和家人出行,为了尽快赶到目的地,他持续开车约6个小时。中途并未休息,甚至连水都没怎么喝。
随后几天,王先生时不时感觉右侧胸部疼痛,甚至慢慢扩散到整个胸部。他的家人只能提前结束旅行,把他送到西南医院就诊。
通过CT检查,医生发现王先生的左肺动脉主干及多发分支、右肺动脉部分分支均被血栓堵塞,还伴有右下肺肺梗死和双肺炎。 陈永锋教授说,进一步检查发现,他左侧腘静脉、胫后静脉也存在血栓。综合各项指标,救治团队确定王大叔患上了肺栓塞,程度为中高危,需要尽快介入取栓。
医护人员立刻把王先生送入呼吸内科ICU,并对他进行针对性抢救和治疗,目前,王先生已成功转危为安,并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王大叔发病前经历 6 个多小时车程,久坐不动加上中途喝水比较少,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一直处于高凝状态,使得下肢血液在血管内凝结成血块。”陈永锋介绍,血块脱落后随着血流流向肺部,阻塞肺部多处血管血运,最终导致肺栓塞发生。
肺栓塞多为急性起病,常见症状有突发的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晕厥等,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引起肺栓塞的主要血栓来源。
陈永锋教授提醒,对于经常开车的人而言,预防肺栓塞的核心在于“动”。
具体而言,长途驾车的市民要定时停车活动,即每驾驶1~2小时,务必停车休息10-15分钟,下车走动,做踮脚尖、屈膝、抬腿等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血液淤积。
开车时要穿宽松的裤子和袜子,避免穿过紧的衣物压迫下肢血管,影响血液流动。
此外,在开车前和驾驶过程中可适量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驾驶员若在开车时出现腿部肿胀、发麻,或胸部轻微疼痛,不要硬扛,应及时停车休息,若症状未缓解,需尽快就医检查。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西南医院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