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长宁外环生态绿道,成了市民亲近自然、解锁科学奥秘的“户外课堂”。近期,以“乡土植物与自然智慧”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在此开展,从荷花微观结构里的科技灵感,到自然笔记中的生态观察,再到志愿者参与的物种调研,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乡土植物的价值。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花,藏着古人没写尽的自然智慧。”活动现场,科普导师以宋代名篇《爱莲说》为引,将荷花的根、茎、叶、花结构拆解成生动的“科学知识点”。最让参与者惊叹的是显微镜下的荷叶——表面密布的微米级蜡质凸起与纳米级绒毛,形成了“水不沾身、尘不留痕”的超疏水效应。“现在我们穿的户外防泼水面料,灵感就来自这里!”导师一句话,让大家瞬间读懂“自然启发科技”的奇妙,不少市民举着手机记录下这一瞬间。
![]()
![]()
![]()
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师培训教师陈丽带领的“乡土植物发现之旅”,让市民发现了身边植物的“隐藏技能”。“大家看这无患子的果实,搓一搓会有泡沫,以前老一辈就用它当肥皂!”陈丽指着枝头的果实介绍,绿道里的栾树也不简单,秋季变红的蒴果像一串串小灯笼,既能观赏,还能为鸟类提供栖息处;就连意杨叶柄上不起眼的虫瘿,都是研究昆虫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活教材”。她还手把手教大家写“自然笔记”:“不光要画植物样子,还要记它开花结果的时间,以及和昆虫、鸟类的互动,这样才是完整的自然观察。”
![]()
![]()
除了科普体验,一场守护乡土植物的“实战行动”也同步进行。市绿化指导站组织的“乡土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家调研项目走进绿道水杉林,志愿者们在专家带领下展开“地毯式”搜索,蹲下身辨认叶片、记录特征,最终发现并登记了竹叶花椒、龙葵、叶下珠、蛇莓、盒子草等近40种乡土植物。“以前走绿道只觉得树好看,现在知道每棵草、每株藤都是城市生态的‘宝贝’。”参与调研的市民王女士说,这些数据将为乡土植物保护提供支撑,自己也成了生态守护的一分子。
![]()
活动招募
活动主题:江河有灵,万物共生
活动时间:10月25日(星期六)9:30—11:30
![]()
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
活动说明:
(1)本次活动室内+户外Citywalk形式。报名参加活动市民需确认自己身体健康,能完成约2公里徒步路线体力。沿路讲解绿道内生物多样性有关内容,如本土植物、鸟、昆虫、河流、水体。
(2)活动招募人数30人。
(3)集合地点:长宁外环生态绿道鱼丽阁驿站。(近仙霞西路出入口)
(4)请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将在10月24日以电话形式通知您参加活动。若未接到通知则说明您报名未成功。
(5)附近公交车:141/1221/855(仙霞西路北详路);941(迎乐路仙霞西路)。
(6)附近没有公共停车场。
(7)报名即默认主办方可采集和使用活动中参与者的肖像,请知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撰稿:李媛媛
编辑:史焕焕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