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发生惊险一幕,外军自信追击中国航母,结果却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九三阅兵利器发威,外军被耍的团团转,解放军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有多高?东西方军事差距已显著拉开,美国的最大优势已被抹平。
![]()
据《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军事杂志《兵工科技》在今年9月披露,解放军电子战部队在南海地区,使用“机密车载干扰设备”成功制造“幻影目标”,在南海海域制造了一个虚假的雷达信号,直接引诱了一架外军的侦察机,飞向中方设定的“错误目标”,去追踪根本就不存在的航空母舰或两栖攻击舰。
按照杂志披露,这款电子战系统能够在最远三百公里之外,模拟“超大型舰船”的雷达回波,且部署的速度仅是传统电子战系统的五分之一,能量密度却比传统平台高了二十倍,整套系统涵盖信号截获、频率侦测,以及频谱监测功能。
对特定目标的干扰与压制,能够压缩在“几秒时间内”,同一时刻还可以进行干扰雷达测绘,通讯,导航以及多种信号。
![]()
且这一系统体积非常小巧,以包括吉普车在内的小型载具作为基本部署单位,同时也参与了今年9月3日的国庆大阅兵,但相关的系统名称依旧是“机密”。
而除去最为基本的电子干扰之外,这套系统还可以实现“主动投射虚假战场感知”,制造虚假的战场信息来误导对手的判断,因为这套系统内部,提前预置好了一套“指纹库”,能够识别主要对手所装备的武器的特定电磁信号,进而对其发起具有极强针对性的“特定干扰”,若对手的导弹锁定了这些个假目标,并打了出去,那么将出现几百米的误差。
《兵工科技》对此评论称,这一套先进装备,在台海,南海地区,有着极其重大的“战略价值”。遗憾的是,尽管《兵工科技》披露了这一次胜利,但却没有交代这次欺骗的侦察机来自哪一个国家,也没有交代具体的时间,地点。
而从具体的描述上看,对我军来说,这一型装备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战力倍增器”。
![]()
原因也很简单,它的基本部署单位极小,意味着这套系统本身不需要大量的发电,也就无需像常规的野战雷达那样,必须跟着几台发电车,在光学层面上,就已经能够有效规避对手的侦察,在部署上也极为灵活。
因为从尺寸上来说,如果这套系统仅凭借吉普车就能运输,那么解放军目前大规模装备部队的直8中型运输直升机,运7,运8战术固定翼运输机,都可以拉着它进行快速部署,甚至可以通过现有的6吨级伞具进行战术空投,迅速在前线建立其一套电干体系。
![]()
是在阵地暴露之后,这类小型平台本身越野能力极强,也可以迅速撤离阵位,关闭后屏蔽电磁信号,直接钻入深山老林,除了己方谁也找不到,在应对主要对手的空基反辐射能力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这一套内置的“态势感知欺骗”,在战时情况下,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双方比拼的不再是像传统机械化战争那样的“斗兽棋”游戏,不再是谁的坦克装甲车辆多,质量高,谁就能赢得战争,而是情报的获取,以及各类信息的交互,其中又涉及到了光学侦察,电磁频谱侦察,干扰与抗干扰,网络空间博弈等多个维度的较量。
![]()
好比是两个拿着铁锤的人,都在拼命捂住对方的眼睛,耳朵,鼻子,谁先捂不住了,那对方的铁锤就要直接砸下来了,换句话来说,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军事打击,反而是最后一环。
实际上,从战役态势上来说,即便是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所起到的效果也只是“辅助决策”,最终下达命令的,依旧是整场战役的指挥官,所有的战场信息都会汇总到一处,并由参谋制定计划,然后再进行执行。这一整个过程,好比是在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双方都在猜,一方无法推算出对手的意图,那么就会让己方陷入被动。
![]()
而这套新系统的“态势感知欺骗”能力,就是起到干扰对手侦察的作用,让对手的指挥官获取错误情报,最终下达错误的指令。
打个比较浅显的比方,如果一支装甲旅通过系统性的伪装欺骗,将自身的一系列“动静”,给伪装成为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并引来了对手的机步旅来攻击,那么战局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对手将面临一次战术层面上的惨败。而若是将这种欺骗扩大到师、军级层面上,让对手误判正确的“主攻方向”,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这在海战层面上也是一样,我们所要面对的主要强敌,或者说美国海军,他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非常明确,那就是在我方的稀土管制下,严重缺乏基础性弹药。因此,倘若中美两国发生军事较量,美军唯一的“胜算”,就是寄希望于在短期内实现“速胜”。
![]()
如果美军要对解放军的武统行动进行干预,美军必须获取中国周边的制海权,制空权,这就必须先对付解放军目前已经有的3艘航母,与5艘两栖攻击舰,在侦察力量发现对手之后,直接倾泻弹药完成饱和攻击,毕其功于一役。
因为不同于二次大战,现代化大型水面舰艇根本无法在短期内进行补充,人员的训练,舰载机的生产,以及二者的磨合,都需要长期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说现代海战,拼的是“存量优势”。
而解放军的这一款电子战系统,则可以明确模拟大型水面目标,这就会导致战场上出现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美军的指挥官在汇总信息之时,会惊讶的发现战区内“处处有航母”,而若是想要派遣机动力量进行侦察,那么必然会遭到解放军的“伏击”。
但这同样也是一个“阳谋”,如果美军不派出机动力量试探,就“抓不到”中国舰队的东向,但若是派出力量,又会面临损失,而且这种对抗往往是动态性的,处于机动状态下的军舰,本身就是“时间敏感目标”,直接把传统海战,变成了动态性的“躲猫猫”游戏。
![]()
只不过“猎人”每开上一枪,自己就要“扣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美军手上的筹码越来越少,那么解放军就可以寻求舰队决战。
这里又有一个细节,现代海战往往发生在一千公里之外,即便是舰载机发射反舰导弹,也无法抵达“目视距离”。
如果在双方交战的关键时刻,中方的干扰车再次制造假目标,按照特定频谱干扰对手的导弹引导头,将他们引往一片空白海域,那么双方攻守态势,将会直接逆转,缺乏弹药的美国舰队,将直接变成“老鼠”,而以逸待劳的中国海军,将变成“吃老鼠的猫”。
当然,我们先前所说的这些运用场景,实际上也只是几种运用的手段之一,而且从体量上看,这一型干扰设备,恐怕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上,级别更高,干扰能力更强的设备恐怕还有王牌。
![]()
而其中的核心要点在于,《兵工科技》提到了中方,已经掌握了“主要对手”现有电子装备的“指纹库”,能够实现针对特一装备的定向与欺骗。这意味着对手,或者说美军内部,出现了大规模的泄密事件,导致其所装备的雷达、导弹等关键装备的频谱“漏了个精光”,这在信息化战争的条件下,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
因为作为美国“战略基石”的Ka波段战略导弹预警卫星,也是依靠特定频谱进行交互,美军下一代全军指挥网络,也一样是基于天基卫星来进行构建。
![]()
而从如今美国政府在财政预算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上看,大规模更换现有导弹,雷达等武器装备的工作频谱,显然不切实际,而若是硬着头皮用下去,又等同于是在中国面前“衣不遮体”,任何一举一动都会被中方看得干干净净,让中方在部署上真正实现先发制人。
这或许也能解释,在技术优势上“摆烂”了这么久的美国,突然开始提倡所谓的“战士精神”,因为在这种冲突当中,人的主观意志是唯一的“翻盘可能”。可中国都已经快有了“拥有意志的钢铁”,如今不一定有“钢铁意志”的美军,又该何去何从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