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IPO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说实话,看到那些A类机构动辄9个月锁定期还能拿到10倍于B类的配售比例,我这个老股民心里直犯嘀咕——这游戏规则是不是越来越不利于散户了?
![]()
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当下A股生态的缩影吗?自从2024年"9.24"新政以来,指数涨了1100多点,表面看是普天同庆的牛市,可真正赚到钱的散户又有几个?我身边那些天天盯着K线图的老伙计,十个里有八个跑输大盘。
一、轮动行情的生存法则
现在的市场就像个旋转门,板块轮动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传统观点总说这是流动性不足或市场分歧导致的,可你看看现在的成交量——每天万亿级别的交投,缺流动性?鬼才信!
真相是程序化交易改变了游戏规则。还记得十年前机构还要玩"声东击西"那套把戏吗?现在人家直接"首战即终战",一个热点从启动到退潮可能就两三周时间。上周还在炒AI,这周就换成了低空经济,等你看到新闻追进去,黄花菜都凉了。
![]()
更扎心的是,即便在这波30%的指数涨幅里,申万31个一级行业还有三分之一是下跌的。这意味着什么?选错赛道,牛市照样亏钱!那些指望"随便买都能涨"的散户,现在坟头草都三米高了。
二、中国平安的启示录
去年六月中国平安的走势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当时融资公告出来市场毫无反应,结果月底突然旱地拔葱。事后诸葛亮们纷纷归因于中东局势好转——呸!这种马后炮我一天能编八个。
![]()
真相藏在数据里。看看这张机构活跃度图表,橙色柱体在股价启动前早就持续活跃了。这就是我说的"机构库存"数据——它不会告诉你明天涨不涨,但能清晰显示大资金是不是在暗中布局。
![]()
三、没有无缘无故的异动
市场上永远不缺这种"股价躺平、机构暗涌"的股票。下面这三只来自不同行业的个股,共同点都是机构活跃度与股价表现严重背离:
![]()
![]()
![]()
注意红色方框区域——股价下跌时机构反而加大参与力度。这种反常现象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明显得刺眼。可惜大多数散户宁愿相信第二天就能涨停的"内幕消息",也不愿花时间研究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
四、量化时代的生存之道
回到开头说的科创板新规。其实监管层的意图很明显:用限售期过滤掉短线炒作的噪音资金。这对散户反而是种保护——至少你不会在上市首日就被量化资金收割。
但更关键的是要认清现实:在这个程序化交易主导的市场里,传统那套看K线、听消息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就像打扑克,人家能看到你的底牌,你还怎么玩?
我的建议很简单:
- 放弃预测涨跌的幻想
- 关注实实在在的交易行为数据
- 建立自己的量化观察体系
记住,在这个市场里存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当科创板的机构投资者在为9个月后的退出做准备时,我们至少要看清他们此刻在做什么。
声明:本文所涉案例及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分析,仅供交流探讨之用。金融市场风险莫测,文中提及的任何标的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若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再次强调,凡以本人名义推荐个股或指导操作者均为诈骗行为,请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