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20日,白宫内阁会议室的闪光灯格外密集,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共同举起刚签署的文件,一份名为《美澳关键矿产与稀土开采及加工供应保障框架协议》的文本,被解读为针对中国的重磅动作。特朗普面对镜头情绪激动,那句“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如此多的关键矿产和稀土,以至于你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们”的表态,迅速占据了全球媒体头条。
这场会晤的背景耐人寻味。就在上个月,中粮集团刚向澳大利亚订购了至多9船油菜籽,每船规模达6万吨,这份加拿大求之不得的订单,被视作中方推动中澳经贸关系回暖的诚意之举。短短一个月后,阿尔巴尼斯就带着稀土合作方案奔赴华盛顿,用这份85亿美元的协议给特朗普送上“大礼”。协议细节显示,美澳将在未来6个月内各自投入10亿美元,美国进出口银行还将提供超22亿美元融资,目标解锁50亿美元总投资,西澳大利亚州的镓精炼厂成为首个明确受益项目,规划年产量100吨的规模据称能占全球10%供应量。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会晤中承诺加快“奥库斯”机制下的核潜艇交付,而美国海军当前“弗吉尼亚”级潜艇年产量仅1.3艘,澳大利亚想拿到实船最早也要等到2030年。
![]()
特朗普口中“再也不怕了”的底气,显然建立在对澳大利亚稀土储量的期待上。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稀土储量全球第四,陆克文更是吹嘘“澳大利亚能满足美国30到40种关键矿产需求”。但这种自信在行业专家眼里更像自欺欺人。澳大利亚金融机构Barrenjoey的分析师丹·摩根直言,要让项目在2027年前就绪“时间跨度大得惊人”,2019年创立美国稀土公司的皮尼·阿尔特豪斯更戳破真相:“中国比我们领先了近40年,赶上至少需要几十年。” 稀土产业从开采到精炼的全链条搭建向来耗时,中国从1959年产出第一炉稀土合金到登顶全球用了66年,美澳想在一年内复制奇迹,无异于天方夜谭。
真正的瓶颈从来不是矿山而是技术与配套。澳大利亚每年超过90%的锂矿都要运到中国加工,本土精炼能力的薄弱早已是公开秘密。稀土加工尤其是中重稀土提炼,不仅需要精密的分离技术,更要面对惊人的能耗压力——部分品种每吨精炼耗电量高达1万多度。中国去年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的能源基数才能支撑产业运转,而美国电力监管机构早已警告,未来10年半数地区可能面临电力短缺,既要发展稀土又要推进人工智能,电力分配本身就是无解难题。
![]()
更讽刺的是这份协议的“纸面属性”。澳大利亚总理办公室明确将其定义为“行动计划”,强调“不创设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义务,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特朗普自己最清楚这种协议的含金量,他上台后废除拜登时期多项协议的举动还历历在目,一旦政治周期更迭,今天的“重磅合作”明天就可能变成废纸。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苏珊·雷的批评更直接:“项目审批往往要耗数年,投资渠道正在枯竭,政府根本不懂其中风险。”
用稀土换遥遥无期的核潜艇,阿尔巴尼斯的选择实在算不得明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表态一语中的:“全球产供链的形成是市场和企业选择的结果。”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止于加工技术,更在于持续迭代的产业能力,美澳忙着画饼的时候,中国的技术早已把昔日的“天花板”变成了如今的“门槛”。
![]()
特朗普的激动或许能收割一时舆论,但当他冷静下来就该明白,10亿美元的投资砸下去,听到的可能不是产业链建成的掌声,而是现实给的一记耳光。稀土从来不是靠嘴就能“用不完”的资源,搞对抗更换不来供应链安全,这个简单的道理,显然还没进入那位情绪激动的总统的考量范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