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源 图/谭永虹
![]()
谭永虹作品
读《石壶论画语要》有感
画需反复,方不薄气。因心造境,毫发关情;古之高古,不在面貌,精神灿烂,愈品愈新。今之为新,只是图式,眼球之内,愈品愈浅;片语偶感,非厚古薄今,只是人心不古。
——谭永虹小记
![]()
谭永虹作品
《石壶论画语要》有言:“形而上者谓之神,形而下者谓之器。”观谭永虹先生之大写意作品,正是“器”与“神”的交融,道家宇宙观与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于笔墨间相互呼应。
![]()
谭永虹作品
绘画的基本构成是笔、墨、色、水,以及由这些因素构成的技法称之为“器”,谭永虹在掌控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尽显其独到的匠心。他的笔下,墨色变幻万千,苍劲的枯笔一顿一挫尽显古松坚挺的生命力,湿墨在尺素间温润似流云,墨色运用之间藏着他对自然万物的深刻观察与体悟。绘画之“数”,是其“外壳”,笔量的多寡、尺幅的大小,皆在他的掌控与巧妙的调整下构成一幅幅和谐的完整画面。他的笔墨从不止于“器”的层面,画笔落下的每一个瞬间都蕴含着思想意识的温度,飞鸟尽显灵动姿态、山石饱含沉稳,这都是他体悟生命、感知自然的精神写照,而这便是形而上的“神”,也就是意境的核心所在。
![]()
谭永虹作品
看谭永虹老师的画,透着一种宇宙观,这种宇宙观便是道家认为的:宇宙是阴阳相生、浑然一体的整体。他以大写意笔墨勾勒万物神韵,于细节间精雕细琢,遵循道家“道法自然”的理念,使画面循着自然之理自然呈现。画面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物,皆非独立的物象,而是与天地共呼吸,似有风过疏林、泉咽幽涧之趣,我们从这些笔墨之间,能清晰的看到“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其中彰显。
![]()
谭永虹作品
“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讲究人需顺应自然时序的变化,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稳定,实现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的创作本身,亦是一种养心与养生。当谭永虹老师挥毫创作之时,凝神静气,让身心沉浸于笔墨与自然的交融对话中,杂念亦随之消散。他通过大量的写生观察万物、摄取天趣,实是与天地精神往来;挥毫落笔时的从容,源自内心与外界的圆融如一。这般内外相融、心境如一的创作状态,不仅成就了画作的艺术性,让画作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是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境界,拥有不一样的“画格”,同时也让创作者在与道契合中,获得身心的滋养。
![]()
谭永虹作品
品读谭永虹老师的大写意,从无“质浅笔疏”之憾。在他的画作中,“器”的技法与“神”的意境相生相成,将道家宇宙观与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融合其间,隐隐流转。每一幅都是笔墨含道、意境天成的佳作。
![]()
谭永虹作品
观画如交友,贵在“眼缘”与“心安”——不必执着于名家大作,只需那一幅让你“初见心动,再看心宁”的作品,便能在相视无言中滋养心灵。
司源温馨提示:并非所有画作都具修心之力,流水线行画、艳俗之作反而可能扰乱心神。选择艺术品时,不妨以“积极、健康、留白”为尺,让目光所及皆为清泉,而非迷雾。
若想在收藏之路上更安心,除了修炼审美,聘请专业书画法律顾问亦是明智之选——既能规避法律风险,亦能守护热爱与投资的双重价值。
关注司源,一起在书画墨韵中探寻文化脉络,让每一次观画,都成为与心灵的美好对话。持续更新书画美学,期待与您共鉴雅趣!
作品赏析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