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是再这么折腾下去,以后恐怕只有“称帝”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了。
自从月初两党因为预算法案没能达成一致导致政府停摆到现在,全美早已是一片“勃勃生机”。700万人走上街头高喊“不要国王”,结果特朗普非但不打算缓和矛盾,还发了一段AI视频,特意给自己戴上皇冠,公开嘲讽民众“你能奈我何”?
![]()
本来80岁老头整出这种抽象的事已经够离谱了,结果这没过两天,特朗普又闲不住了。
面对那些发不出工资,嗷嗷待哺的联邦雇员,特朗普居然要拿出2.5亿美刀要在白宫大兴土木,修什么豪华宴会厅,也难怪美国人“破大防”了,摊上这么个总统,真是有福了......
![]()
中国帮美国出钱?
要说修白宫这事本来不算什么大事,但关键在于特朗普选的这个时间点太敏感,那边政府停摆发不出工资,这边却要大兴土木,任谁看了都觉得离谱。
可白宫那边却表示,修白宫的资金并非公账,并郑重承诺:绝不动用纳税人的一分钱。
那么钱从哪来?中国!特朗普表示,这笔钱来源于他对华贸易战中“赢得”的经济收益。他轻描淡写地将这场贸易摩擦的关税所得,比作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公司利润”或是“私产”。
![]()
然而这种说法立即引来了中方的驳斥,而且就算中国不反驳,有脑子的人也能看出,这场贸易战到底是谁在吃亏,说什么“中国买单”着实可笑。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特朗普刚刚费力筹措了1.75亿美元,用以支付他在纽约财务欺诈案中的保证金。他的资金流动性显然承受着巨大压力,怎么突然又豪掷2亿美元装修白宫?
![]()
水泥封印下的国家记忆
白宫自1800年建成以来,其基调一直是新古典主义的庄重与公共性。从杰斐逊到麦迪逊,再到后来的肯尼迪,历任总统都致力于维护它的历史风貌,将其视为一个流动的“历史容器”。
其中,杰奎琳·肯尼迪在1962年规划的玫瑰园,更是赋予了白宫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然而,这段历史在特朗普时期被粗暴地铲平了。理由竟是,他抱怨女士们的高跟鞋会陷进泥里。
![]()
取而代之的,是酷似海湖庄园风格的石板路。这已不仅是园艺选择,而是用私人会所的逻辑,对公共历史空间进行的一场符号暴力。
如今,这场改造将变本加厉。新的宴会厅计划,将拆除整个东翼。东翼不仅是第一夫人的办公室所在地,更是无数国家级倡议和慈善项目的发源地,被视为白宫的“情感中枢”。拆除它,等同于在功能和情感上,斩断了历史的延续。
![]()
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插曲,为这场“历史拆解”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脚。
在挖掘玫瑰园地基时,工人们意外发现了一条通讯电缆,经确认,这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期铺设的保密线路,是冷战历史的活化石。
然而,这段珍贵的历史遗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工人们只是拍了张照片,随后就将其重新掩埋于冰冷的水泥之下。历史在宏大的工程逻辑面前,被降格为一个可以被轻易覆盖的“施工障碍”。
![]()
让他们吃金箔吧
当白宫内部沉浸在奢华装修的狂想中时,白宫外的美国却正在经历另一番景象。亚利桑那州的飓风灾民仍在等待救援,全国有1700万人失去了医疗保险,无数普通家庭正在为飙升的物价和沉重的房贷而挣扎。
这种巨大的反差,点燃了公众的怒火。民主党议员丹·约翰逊尖锐地批评道,国家的资金应该用于国家建设,而不是装饰一座行政官邸。
![]()
社交媒体上,“#装修不是治国术”、“#让他们吃金箔”等标签迅速成为热门。有网友甚至将特朗普的头像P到了路易十六的身上,旁边就是断头台。
这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遗产观”的激烈碰撞。特朗普追求的是眼见为实、触手可及的“硬件式遗产”,比如宏伟的建筑和雕像。
而传统的政治精英,以及广大民众所认同的,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法案、国际联盟、社会体系等“软件式遗产”。
![]()
项目的支持者们则认为,“总统花自己的钱,与他人无关”,并指责批评者们是“精英式的虚伪”。但更多人看到的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可问题的核心并非花钱本身,而是一种“选择性现代化”。
![]()
白宫内部真正老化、影响功能的暖气系统、网络设施和安保系统常年被忽略,而一个纯粹用于彰显个人成就的象征性工程,却被摆在了最优先的位置。
这种优先次序的颠倒,是对政府应为民生服务这一核心承诺的彻底背离,最终只会导致民心的疏离与不信任。它像一个响亮的耳光,打在每一个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脸上。
![]()
结语
从法律上讲,总统只是白宫的“临时住户”,并无权力因个人审美喜好,对这一国家象征进行结构性的、不可逆的改造。
这场围绕宴会厅的风波,其本质是对总统权力边界的一次大胆试探,是将一个流动的公共空间,强行固化为一座永恒个人纪念碑的企图。
![]()
这不仅仅是一场装修,更是一场关于“美国是谁的”的灵魂拷问,它血淋淋地揭示了财富、权力与历史之间深刻的撕裂。
最终,无论这座金碧辉煌的宴会厅最终是否能建成,这场争论本身已经成为一面镜子。它照见了当下美国在权力制衡、历史认同与公共利益分配上的巨大裂痕。
![]()
那条被匆匆掩埋在水泥之下的冷战电缆,或许会成为一个长久的警示:任何试图用浮华覆盖真实的企图,其根基都脆弱不堪,终有一天会被后人重新审视和挖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