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央视的一则采访又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轰-20,但是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一直都很高尤其是美国,甚至美国那边还有传闻说,最近中国试飞了一款飞翼布局的航空器。
![]()
要是从气动外形和整体结构扒一扒,这既像之前美国一直猜的轰-20,也跟美国现在在用、在试的B-2和B-21轰炸机有点像。
这倒也不奇怪,飞翼布局本身就是隐身战略轰炸机的主流方向,就像家用车大多是四门五座一样,核心需求决定了基础形态。
![]()
凤凰网视频:无人版轰-20被曝光?美媒炸锅:9月夜试飞隐身飞翼无人机,称体量超越B-21
再看具体数据,美方测算说,这款隐身版轰-20翼展42米,比B-21的40米整整长了2米;起飞重量大概80吨,要是装上各类空地武器和弹药,载弹量能到20吨。
单看这些数字可能没概念,咱们类比下:42米的翼展差不多是14辆家用轿车连起来的长度,20吨载弹量相当于能装下40枚常规空地导弹,这体量放在战略轰炸机里,已经是妥妥的“大家伙”了,能把这些数据算得这么细,也能看出来美国对咱们这款装备有多关注。
![]()
但大家别觉得“像”就等于“跟风”,咱们早就不是只会跟着别人脚印走的阶段了,飞翼布局的航空器对中国来说,现在真不算新鲜东西。
航展上见过彩虹系列的飞翼无人机吧?长春航展还展出过双发飞翼布局的机型,这些都是明摆着的技术积累。
![]()
就像做饭,要是连切菜、颠勺都练熟了,做一道复杂点的硬菜自然不在话下,所以真要搞出一款类似B-2、B-21的轰炸机,对咱们来说难度真不大,毕竟材料技术、结构技术这些“基本功”早扎实了。
可咱们的思路从来不是“别人有啥我有啥”,而是“别人有了,我要搞点更不一样的”,无人版轰-20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
![]()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现在的无人装备能做到这个水准,意味着等后续技术再升级,比如飞控系统更智能、火控精度再提高,将来的有人版轰-20,性能肯定能远超现在的无人版。
再回头看美国的B-2和B-21,这俩机型确实研发了很多年,气动布局、弹药体系都算“成熟”了。
![]()
但是你想一下,在技术更新比翻书还快的当下,“成熟”有时候也等于“没太多升级空间”,就像老款手机功能稳定但没法支持新出的APP,本质上就是落后了。
咱们不一样,起点高,光无人版就比B-21大2米,载弹量、航程潜力都更大,真等有人版出来,技术档次肯定不是一个量级的提升。
![]()
而且美国这两款轰炸机的实际表现,也没到“不可超越”的地步,这么多年过去,公开的试飞情况和作战成绩看下来,并没有达到当初大家期待的“神级”水准。
这就给了咱们机会,既然前面有参照物,咱们就能避开别人踩过的坑,在技术指标和作战概念上搞突破,就像做产品,后来者只要找对方向,总能比前者做得更贴合当下需求。
![]()
还记得九三阅兵吧?当时展出的装备就看得出来,咱们在武器装备领域的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真有实实在在的进步。
对战略轰炸机这种“大国重器”,咱们的理解比美国更透,不是说别人的东西不好,而是简单复制B-2、B-21,既不符合咱们的技术追求,也没必要。
![]()
就像别人做了一款畅销的笔记本电脑,咱们没必要一模一样抄,而是要做出更轻薄、续航更长、性能更强的款式,这才是中国创造的思路。
这次隐身轰-20试飞,其实是给咱们吃了颗定心丸:在类似B-2、B-21的结构技术、动力技术,还有飞控、火控这些核心技术上,咱们已经完全成熟了。
![]()
但大家也别觉得这就是最终版的轰-20,现在试飞的更像是“技术验证版”,就像手机发布前的工程机,后面肯定还会根据需求调整、升级。
所以总结下来,轰-20的最终样子咱们还得等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搞战略装备,从来不是“跟跑”,而是“并跑”甚至“领跑”。
美国用了几十年才搞出B-2、B-21,咱们起点更高、技术迭代更快,将来的轰-20,不管是无人版还是有人版,肯定能拿出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东西。
![]()
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咱们这些年技术积累的底气,毕竟中国创造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参考信息
凤凰网视频:无人版轰-20被曝光?美媒炸锅:9月夜试飞隐身飞翼无人机,称体量超越B-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