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牛肉进口的事儿吵得挺热,特朗普政府先是说要从阿根廷进点牛肉,目的是帮着把美国本土牛肉价压一压,结果没几天农业部长罗林斯又跳出来说阿根廷有“口蹄疫问题”,这前后说法一对比,不光市场懵了,连我看了都有点绕。
本来以为美国这进口计划能顺顺利利推进,毕竟消费者都盼着肉价降点,但后来发现阿根廷的防疫情况跟部长说的压根不是一回事,这事儿就复杂了。
![]()
咱们先捋捋时间线,特朗普是周日跟记者提的,说要从阿根廷进“一定数量牛肉”,还明确说了能“降低牛肉价格”。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觉得美国牛肉要降价了,结果到了周二,农业部长罗林斯在CNBC节目上又补了几句,承认确实在跟阿根廷谈,但话锋一转就提了“口蹄疫”,还说美国吃的牛肉大多是自己产的,阿根廷那边产能也有限,言下之意就是“想大量进口不太可能”。
这波操作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你要是真觉得阿根廷牛肉靠谱,就好好谈进口,要是觉得有问题,一开始就别提这茬。
![]()
阿根廷早就没口蹄疫了,查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的记录,人家从2006年起就没爆发过这病,今年早些时候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还正式给了“无口蹄疫疫苗区”的认证,这意思就是阿根廷的防疫做得够好,连疫苗都不用普遍打了。
罗林斯说的“口蹄疫问题”,到底从哪儿来的呢?
一边说要进口降价,一边提风险,美国这账算的啥?其实往深了想,美国这么干也能理解。
最近美国牛肉价确实不低,本土养殖户因为之前中西部干旱,牛的数量少了些,肉价自然就上去了。
![]()
特朗普提进口,说白了就是想给消费者一个交代,毕竟大家买菜时看到牛肉价涨,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他又不能不管本土养殖户的感受,美国肉牛养殖规模不小,得克萨斯、内布拉斯加那些地方全靠这个吃饭,要是真从阿根廷大量进口,本土牛肉价降太多,养殖户就得亏。
所以罗林斯提“口蹄疫”和“产能有限”,更像是给进口规模“踩刹车”。
既不让消费者觉得政府没做事,又不让养殖户觉得被抛弃,这中间的平衡确实难拿捏。
![]()
但是用“口蹄疫”当理由,有点站不住脚,人家阿根廷有世卫组织的认证,这是国际公认的,你随便说人有问题,不光阿根廷不乐意,其他想跟美国做农产品贸易的国家也会犯嘀咕,万一以后我这边也有认证,美国还这么说咋办?
再看阿根廷这边,人家也挺委屈的。
阿根廷是全球第三大牛肉出口国,每年靠卖牛肉能赚不少钱,之前主要是卖给中国,现在想打开美国市场,好不容易拿到“无口蹄疫疫苗区”的认证,结果美国突然提这茬。
![]()
而且阿根廷自己人也爱吃牛肉,2025年9月10号布宜诺斯艾利斯超市里,买牛肉的人排着队呢,本土消费就占了不少产能,就算想给美国多供点,也确实供不上太多。
阿根廷这波是想好好做笔生意,结果碰上个“既要又要”的美国,也是挺无奈的。
全球牛肉贸易里,防疫和利益的博弈从来没停过
聊完美啊这事儿,再看看全球牛肉贸易,你会发现这种“防疫+利益”的博弈真不少。
![]()
就说2023年巴西吧,南部爆发了一小波口蹄疫,虽然一个月就控制住了,但欧盟直接暂停进口巴西牛肉三个月,光那一个月巴西就少赚了12亿美元。
这就能看出来,“口蹄疫”这三个字在农产品贸易里有多敏感,美国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拿这个说事儿。
还有欧盟,对牛肉进口的要求严得很,从牧场到餐桌都要溯源,每批牛肉还得带DNA检测报告。
说是为了安全,其实也是一种“隐性壁垒”,不是谁都能达到这标准,达不到就进不了欧盟市场。
![]()
美国现在提阿根廷的“口蹄疫问题”,跟欧盟这操作有点像,都是用标准来控制进口规模。
现在后疫情时代,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看得更重了,都想“本土供应为主,进口为辅”。
美国想进口牛肉降价,但又怕依赖进口,阿根廷想出口赚外汇,但又得保证本土供应。
农产品贸易早就不是“你想买、我想卖”这么简单了,得兼顾科学认证、本土利益、国际形象,哪一环没考虑到,事儿就推进不下去。
![]()
美阿这牛肉贸易的小插曲,看着是卖肉降价的小事,其实背后牵扯的东西多着呢。
美国的“降价算盘”能不能成,关键看两边能不能把防疫的事儿说清楚,阿根廷把数据摆出来,美国别再拿没根据的“风险”当理由,说不定真能小批量做笔生意。
要是谈成了,也能给其他国家提个醒:做农产品贸易,得讲科学、讲诚信,光玩“话术”可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