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张美兰,曾是越南最风光的女首富,也是房地产、金融、酒店等多个行业的大佬。
可谁也没想到,如今她站在法庭上,穿着囚服、神情憔悴,声称愿意捐出554亿人民币帮国家赚钱,只求能留一条命。
![]()
她说她能“变成一只下金蛋的鹅”,可问题是,国家还愿不愿信她这只鹅?
从最初的市场摊位,到坐拥上百亿资产的商业帝国,张美兰的命运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巨大。
而她的崛起、贪婪、坠落,也活生生上演了一出“现代神话破灭记”。
从摊位姑娘到地产大佬:她曾是“时代的女儿”
张美兰出生在1956年的越南胡志明市(以前叫西贡),是个地地道道的华人后代,祖上来自中国广东潮汕。
家里条件普通,母亲靠卖化妆品糊口,她自己从十几岁就跟着母亲摆摊,练就了一身会说话、能讲价、看人脸色做事的本事。
![]()
年轻时的她不像一般女孩子那样心思细腻,她做事有冲劲、敢打敢拼。
在别人还在为了几毛钱斤斤计较时,她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转批发、进货源。可以说,从小就有做生意的天分。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越南经济开始松绑,张美兰也趁着这股“革新开放”的春风,开始做起了进出口生意。
卖货、做批发、倒腾电子产品,凡是能赚的,她都不放过。
靠着早期积累的现金流,她顺利在90年代中期进入房地产行业。
![]()
那个年代的越南,土地便宜、政策宽松,有胆识的人一脚就能踩进“淘金时代”。张美兰就是踩准了节奏的人。
1992年,她成立了“万盛发”公司,刚开始是做酒店和餐饮的,后来逐渐扩展到房地产开发。
最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落成的温莎酒店,那时候这家酒店被评为五星级,张美兰在商界彻底站稳了脚跟。
到了2007年,她把旗下产业整合成“万盛发集团”,业务横跨房地产、酒店、贸易和金融。
那个时候,张美兰的名号几乎代表了“越南女性企业家的天花板”。
![]()
她穿金戴银,出入高端场合,与高官政要同席而坐。媒体争相报道她是“越南经济奇迹的缩影”。
可惜的是,财富只是她的起点,她真正上瘾的,是权力和掌控。
丈夫是港商,两人携手打造“金钱帝国”
张美兰的丈夫叫朱立基,是个来自香港的商人,比她也是同龄人。
朱立基年轻时在德国留过学,做过啤酒代理,后来因为工作派到越南,认识了同样做生意的张美兰。
两人起初是合伙做贸易,后来干脆结了婚,一起扩展生意版图。
张美兰管企业管理,主外;朱立基打点人脉,主内。夫妻俩一个能干、一个能说,组合起来非常默契。
![]()
朱立基在越南华人圈口碑不错,是个爱热心肠的人,很多后来到越南投资的华人都受过他的照顾。
靠着这层圈子,张美兰的房地产项目总能拿到好地块、低成本。
在他们最风光的时候,夫妻俩在胡志明市拥有6家高端餐厅、多家豪华酒店,还有多个黄金地段的商用写字楼。
在香港,他们也买了山顶豪宅,一度成为越南华人里的传奇人物。
![]()
可生意做得再大,资本都绕不开融资问题。张美兰敏锐地意识到:房地产能赚快钱,但银行才是真正的“印钞机”。
她很清楚,房产只是“消耗钱”,而银行是“生钱的地方”。于是,她盯上了金融行业。
2011年,她出手收购并合并了三家小型银行,组建了“西贡商业银行”,从此开启了她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步棋。
把银行当钱包,疯狂操作十年终酿大祸
根据越南法律,个人不能持有银行超过5%的股份。
可张美兰为了绕过限制,直接搞出100多个空壳公司,把银行股份分散挂在保安、司机、亲戚名下,自己暗地里却掌握着银行90%以上的控制权。
这家银行,从外表看光鲜亮丽,内里早已沦为她的私人金库。
![]()
她用空壳公司编造贷款申请、伪造合同、抵押虚假资产,然后用西贡银行的钱滚动支持自己的房地产项目。
搞了十年,从银行套走了高达304万亿越南盾(约合900亿人民币)。
不仅如此,她还行贿银行监管层、操控审计数据,连她的司机都被安排去提取巨额现金放到自家地下室里。
一名司机3年搬走108万亿越南盾的现金,全部用最大面额纸币的话,堆起来足有两吨重。
银行出了这么多钱都给了她一家,风险早晚爆发。
![]()
2022年,她的金融体系开始崩塌。银行资金链断裂、客户疯狂挤兑、投资人血本无归、越南政府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强行救市。
房地产也一起垮了。那些靠银行贷款撑着的高端楼盘,瞬间烂尾,债券违约一大片。
到2023年,张美兰不仅被查,还牵出几十个高官牵涉其中,成为越南建国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案。
她一下子从“民族企业家”沦为“全民过街老鼠”。
求生欲爆棚,愿捐554亿换命,法院会放过她吗?
2024年4月,法院一审判处张美兰死刑,三罪并罚:金融欺诈、贪污、行贿。
她本人情绪激动,说自己是被冤枉的,是“时代太快了”,她只是个“不懂金融”的商人。
她还当庭表示愿意捐出554亿人民币协助政府处置财产,希望换来“留命一条”。
![]()
而且她还说:“我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杀了我,对国家也不划算。”
此话一出,引发巨大争议。
有人觉得她贪得太狠,害得百姓血本无归,必须杀鸡儆猴。也有人认为,她确实有能力赚钱,不如让她赔偿损失、保留性命。
二审时,她继续上诉,提出自愿捐款、参与资产评估,并抗议评估公司低估她的楼盘价值。
她表示自己在胡志明市有几栋大楼,真实价值比外界估的高好几倍。
只要给她机会,她可以把这些房产卖出好价钱,用来还债。
![]()
可检方的底线也明确:你想减刑,必须先拿出至少280万亿越南盾(约798亿人民币)归还,否则注射死刑不会撤。
到目前为止,她的律师团队正跟一批海外投资人谈判,希望有人愿意借她一大笔钱“赎命”。
但这笔钱能不能顺利到账,谁也不敢保证。
结语:帝国崩塌,人性收场
曾经的张美兰,是改革浪潮里冲得最猛的那批人。
她聪明、强势、嗅觉敏锐,把一个摊位经营成商业帝国,也曾是媒体口中的“越南女企业家代表”。
可她走得太快,贪得太多,玩火自焚。
当她自己也控制不了局势的时候,留下的只是一地债务和崩盘的信任。
![]()
她愿意捐出554亿保命,看似豪气,实则是绝望。
她不是不怕死,而是死前仍不肯放手权力。她想通过“最后的谈判”保住一条命,顺便继续掌控残局。
但这一次,命运不再听她的了。
张美兰如今依然活在监狱中,但她还能活多久,不是她说了算。
她的豪宅废弃、公司接管、项目贱卖,商业帝国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
![]()
人们终于明白:再聪明、再有钱,一旦越过底线,就再也没有回头路。
这场风暴,也给无数人敲响警钟——掌控欲越强,失控的结局就越快;
金钱再多,换不回丢掉的节制与敬畏。张美兰,终究是败在了自己最骄傲的“能力”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