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铁流看到了一篇非常双标的文章,文章主旨是以自主可控的名义,制定门槛限制X86 CPU。
大致意思是X86 CPU在信创采购中受到追捧,进而挤压了ARM、LoongArch、申威等技术路线的CPU,因而要进行安全等级划分,把X86 CPU排挤出信创市场。
文章立场看似忧国忧民,实际上并不是立足于自主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该文章其实是在给ARM站台。
这一点,看一下这个作者的历史文章就很清楚,专门攻击X86和龙芯,对ARM则大力赞美。
![]()
事实上,该文看似高呼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实则根本不关心自主可控,完全无视国产arm cpu对arm授权高度依赖,且每年需要向ARM支付高昂授权费,以至于ARM近4成应收来自中国市场。
该作者自始至终只是拿自主可控当幌子攻击X86 CPU,面对真正自主可控的龙芯,该文作者立马变脸。完全无视龙芯在机关办公和家庭学习办公方面生态已经完善。
平心而论,任何一个真正支持CPU自主可控,致力于信息安全不受制于人,产业发展不受制于人的爱国者,都不可能去攻击龙芯。
信创以自主可控为纲 仅龙芯申威符合要求
在宣传口径上,信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主化,避免被西方卡脖子。
若要实现这一点,那就是另起炉灶,走独立自主道路,这方面的典型就是龙芯和申威,两款CPU均采用自主指令集,核心IP全部自主化。
这一点,从龙芯的财报中就显而易见,龙芯的支付最大的就是流片费用,不存在向外商支付高额技术服务费。
作为对比,技术引进CPU的财报中则存在巨额技术服务费,且这笔费用的金额已经超过了流片费用。
虽然国内搞雨露均沾模式,X86 CPU、ARM CPU与自主CPU在安全等级上处于相同地位,但处于战争状态下的俄罗斯则看的很清楚,为了应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拟定了不含西方技术的技术主权清单,龙芯是唯一被俄罗斯认可的国产CPU。
![]()
因此,如果信创以自主可控为纲,X86 CPU、ARM CPU均应当被踢出信创市场。
对于ARM CPU,铁流明确一下,虽然ARM的支持者非常喜欢给国产ARM CPU冠以自主研发的名号,但从实践上看,既然是技术授权,ARM可以卖,也可以不卖,既然是商业合同,ARM可以选择履行合同,也可以选择违约,何况ARM用取消对高通授权,以实践证明了取消对客户的授权。
由此可知,ARM可以同样取消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授权。
诚然,高通依靠其丰富的法律资源和强劲的游说团实现了与ARM的和解,但这是号称律师比工程师还多的高通。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公司身上,美国法院不会像维护高通那样维护中国公司,甚至很可能把商业纠纷政治化,类似当年镁光、联电、晋华知识产权纠纷后,美商务部直接制裁晋华。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是国产ARM CPU公司一直讳莫如深的,那就是到底从ARM买了多少源码?到底能不能自主发展指令集?到底给ARM支付了多少费用?
要知道,ARM IPO文件里明确说明,其营收的38%来自中国市场。
如果源码从ARM买,且买了ARM V8,ARM更新到V9,国内ARM CPU公司还要接着买V9指令集,每年向ARM支付高额授权费,那么,国产ARM CPU的自主性又从何体现呢?
在铁流看来,国产ARM CPU的支持者指责X86 CPU存在自主性问题,是五十步笑百步,乌鸦笑猪黑。
技术引进必须是先进技术 必须具备造血能力
铁流从来不反对技术引进,反对的是高价引进落后技术,反对的是耗费巨资给外商做嫁衣。
以史为鉴,模仿和山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国军工业也是从仿制苏系装备起步的,关键在于引进的技术必须是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关键在于消化吸收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引进苏27对我国航空工业意义重大,至今J11、J15、J16依然是我国空军的主战装备。甚至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俄罗斯感慨最好的侧卫战机在中国。
如果当年耗费重金引进的是幻影2000或F16/79,那就是引进落后技术,属于花大价钱买洋垃圾了。
我国汽车产业也进行了大规模技术引进,虽然国产油车因合资需要向外商支付专利费,但在电车崛起前,一直是盈利的,一直是地方政府的现金奶牛,这种具备造血能力,能够解决就业,缴纳税收的技术引进,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怕就怕引进落后技术,而且引进后不仅不能造血,还需要政策持续输血。
具体来说,引进ARM用于桌面和服务器,这就是引进不具备造血能力的落后技术,一方面是国产ARM CPU性能不如X86 CPU,另一方面是ARM的生态主要在移动端和嵌入式,桌面和服务器的生态和自主CPU相比是半径八两,国内公司耗费巨资给ARM CPU建生态,最后都是给ARM做嫁衣。
因此,就技术引进而言,针对手机芯片,就应该引进ARM,针对桌面和服务器,就应该引进X86,因为这样可以借力X86在桌面、服务器方面,以及ARM在手机方面的生态,凭借搭顺风车的方式打开市场,实现自我造血。
![]()
![]()
引进ARM技术做桌面和服务器CPU,就和引进X86技术做手机芯片一样,纯属人傻钱多。
因此,铁流一直对海光引进技术偏向正面,因为在当时能够从AMD引进锐龙,其意义好比90年代引进苏27,而且可以兼容X86生态,帮助用户低成本、快速替换。
类似的,铁流对小米引进ARM X925也没啥意见,一方面是因为X925性能强,另一方面是小米玄戒只在商业市场卖,不冲信创,不套取政策红利和财政资金,自己烧钱自己玩,纯粹是在商言商。
铁流比较反感的是引进二流技术,然后标榜自主,冲信创市场,把技术引进CPU往对安全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塞,这种做法不仅会给用户单位带来安全风险,徒耗财政资金,还会挤压自主CPU的生存空间。
为人处世最忌讳双重标准
当下,国产X86 CPU之所以在信创市场受到追捧,根源还是性能强、生态好,性价比高。
由于很多客户的服务器本身就是X86+linux,换成国产X86基本就是无缝切换,软件开发成本、运维成本都可以降到最低。
过去,信创客户主要是机关单位,应用场景单一,对CPU性能要求低,对价格不敏感,且很多信创电脑买来后基本积灰尘,仅用于应付检查。
这导致即便国产ARM电脑价格贵、性能差、生态一般,只要政商关系好,盘外招到位,基本不愁卖。
对于金融等行业用户而言,是有真实使用需求的,必然对CPU的性能、价格、生态有要求。随着信创用户从机关单位向行业用户转变,国产X86 CPU受到追捧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正是因此,ARM CPU的支持者才对国产X86口诛笔伐,变着法子抨击国产X86 CPU。
实事求是的说,站在自主可控的角度看,国产X86和国产ARM其实是一丘之貉,都是技术引进CPU,都需要向外商支付技术服务费或授权费,都对境外技术有依赖。
从实践上看,在西方制裁下,有过绝版记录的恰恰是国产ARM CPU,从这个角度看,国产ARM的风险还要高于国产X86。
当下,国产ARM CPU的支持者是非常双标的,一方面抨击国产X86 CPU不自在,但对国产ARM CPU需要向外商购买技术授权的事实避而不谈。
另一方面对真正自主的龙芯口诛笔伐,抨击龙芯生态差,全然不顾国产ARM CPU的生态和龙芯是难兄难弟。
从铁流的实际感受来看,国产ARM CPU的生态还不如龙芯,至少龙芯电脑能够兼容IE,跑那些基于IE开发的系统,能够兼容不少惠普老打印机。作为对比,国产ARM电脑反而做不到。
总而言之,铁流的观点就是如果认可信创以自主可控为纲,那么,就应该给予龙芯、申威最高优先级,自主CPU因生态问题暂时无法胜认的场景,则由生态最好的国产X86接盘。
恰恰国产ARM CPU是最无用的,根本就没有合适的生态位。
如果认可现行的雨露均沾模式,那么,就比性能、生态、价格、服务,用市场法则优胜劣汰。
一句话,以自主可控为纲强调自主,雨露均沾模式则看重CPU的性能、生态、价格、服务。前者龙芯、申威获得最高优先级,后者海光的优势最大。
国产ARM的困局就在于:
论自主性和国产X86是难兄难弟,被自主CPU压着打;
论性能与龙芯尚且有一定差距,更遑论海光;
论生态则被国产X86彻底碾压。
温室里的花朵没有前途
事实上,过去几年,吃政策红利最多的就是国产ARM厂商。对自主CPU冲击最大的不是国产X86 CPU,而是国产ARM CPU。
在舆论上,国产X86 CPU非常低调,铁流基本看不到国产X86 CPU对龙芯的抨击,反而是国产ARM在各种场合抨击龙芯。
![]()
恶劣的生存状态迫使真正自主的龙芯不仅无法靠纯自主路线获取政策红利,反而在拼性能、生态、价格、服务,进而导致龙芯在CPU单核性能、性价比方面明显优于国产ARM CPU。
如今,国产X86 CPU依靠性价比、生态受到青睐,眼看性能、生态、服务都无胜算,国产ARM CPU的支持者就拿自主可控当幌子,力争制定规则限制国产X86 CPU,试图再吃一波政策红利。
铁流认为,吃政策红利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继而导致其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在商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未来,国产CPU中会出现中国的Intel,但中国的Intel绝不会在温室中孕育,而是在市场的血雨腥风中坚韧不屈,茁壮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