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一个月采购了828万吨俄罗斯原油,特朗普的措辞突然变了,不打算对华加征关税。那么,特朗普的态度为何发生转变?中国大量进口俄罗斯,又意味着什么?
10月20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828.7万吨,金额约40.66亿美元,较上月增长4.3%,而俄罗斯也继续稳居中国原油进口榜首。与此同时,中国自美国的原油采购量为零。这组数据背后透露出的,不仅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常态化,更反映出当前国际政治博弈中的复杂态势。
![]()
要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要求中国和印度停止向俄罗斯购买石油,以围堵俄罗斯的能源收入。特别是在8月份,特朗普还以此为借口,对印度施加了25%的惩罚性关税,并且还不断施压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方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正常经贸能源合作正当合法。林剑还指出,美方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单边施压和经济胁迫,严重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威胁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而中国9月份增加进口俄罗斯原油,就是一种姿态展示,展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定力和智慧,同时,也是在用行动证明中国在能源领域始终坚持自主决策,不受美国的威胁。更何况,中国增加进口俄罗斯石油,完全是出于经济和能源安全的多重考量。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有三个明确目的。一是保障能源安全,中俄两国有成熟的跨境油气管道网络,包括东线天然气管道,确保了能源运输的稳定和安全,不受外部干扰。
![]()
二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俄罗斯原油价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符合中国控制能源成本的需求。尤其在全球能源价格波动背景下,中国以理性和经济效益为导向进行采购,是典型的市场行为。
三是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中国不仅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还大幅增加了从印尼和巴西等国的进口,9月从印尼进口的原油量同比暴涨73倍,从巴西进口量更是飙升156%,有效分散了能源供应风险。这说明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灵活应对,既重视与俄罗斯合作,也不依赖单一供应国。
在此背景下,美方的措辞发生了变化。当地时间22日,特朗普明确表示,他不打算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对华加征关税,理由是希望保持对华关系的友好。而这一表态,也意味着特朗普在能源问题上选择了务实策略,而非一味对华施压。
![]()
实际上,特朗普态度的转变,主要是现实所迫。从当前形势来看,特朗普政府至少在三方面有求于中国,首先是稀土供应,中国掌握全球大部分稀土产量和加工能力,美国虽然有矿产资源,但加工能力有限。更别说中国刚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了出口管制措施,让美国无法独立满足高端科技和国防产业对稀土的需求。
除了稀土之外,美国现在还指望中国恢复进口大豆。自今年9月份以来,中国已经没有进口一粒美国大豆,这对美国农业造成了直接冲击,许多农场主和相关产业遭受损失。大豆出口不仅关系到农民收益,也牵动整个美国农业供应链,包括运输、加工和贸易服务等环节。为缓解这一困境,特朗普计划在本月底与中方会晤,重点讨论大豆进口问题。
另外,特朗普最近一直在施压俄乌和谈,却毫无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俄方的良好关系,成为美国的战略考量之一。特朗普希望通过与中方合作或者至少保持沟通,为俄乌和平谈判提供新的突破口。
![]()
因此,特朗普不打算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对中国加税,一方面表明美方在经济与外交之间权衡利弊;另一方面,他也希望维持与中国的基本友好关系,避免在能源与贸易问题上进一步激化冲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