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既是万物敛藏、硕果丰收的季节,也是人体顺应天时、调养身心的黄金时期。合理的秋季调养不仅能增强免疫力,更能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充足能量。如何打好这场养生 “预备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秋季养生的关键门道。

俗话说 “一夏无病三分虚”,酷暑褪去后,不少人已开始盘算 “贴秋膘”,但这并非简单的 “大鱼大肉补回来”, 具体怎么补、哪些人适合补,里面藏着不少学问。从中医角度看,夏季高温时人体易大量出汗,“气随汗脱” 的同时,津液与气血也会受损,入秋后便容易出现乏力、口干、精神不济等虚损状态;而随着气温转凉,人体维持体温和日常机能需要消耗更多能量,这正是 “贴秋膘” 传统的由来。但在现代养生理念中,“贴秋膘” 早已告别 “盲目进补”,若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反而可能加重肠胃负担,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问题。
真正科学的“贴秋膘”讲究平补与清补结合,更要“看体质对症”。有四类人群尤其适合在秋季适当进补。
一是气血虚弱者,常见精神不振、畏寒怕冷、容易疲劳,可适当温补气血,增强体质
二是体重偏轻、肌肉不足者,秋季是增加营养、健康增重的良好时机
三是孕妇,需额外营养供给胎儿发育
四是术后或病后恢复者,需要补充营养支持身体康复
除了科学 “贴秋膘”,秋季养生还需做好 “三防”,才能真正避开健康隐患。
第一防 “秋老虎咬人”。出伏后,高温天气可能持续数周,尤其中午 11 点到下午 3 点紫外线最强,建议尽量减少长时间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务必做好防晒,戴宽檐帽、穿长袖薄衫、涂 防晒霜,避免晒伤或中暑;室内开空调时,温度建议控制在 26℃左右,避免冷风直吹头、颈、肩等部位,防止受凉感冒。
![]()
第二防 “秋燥” 伤人。入秋后空气湿度下降,咽喉干痛、皮肤干燥、干咳等“燥象”很常见。缓解秋燥,饮食调理最有效,百合、梨、银耳、蜂蜜等都是润燥佳品,辛辣油炸类食物则要少吃。同时,皮肤保湿也不能忽视,润唇膏要随身携带,洗澡后及时涂抹温和型身体乳,能有效缓解皮肤干燥。
![]()
第三防 “秋乏” 扰人。夏季人体消耗大,入秋后身体进入 “自我休整期”,容易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的 “秋乏” 症状。应对秋乏,规律作息是核心, 建议每晚提早入睡,中午可抽 20-30 分钟午休,避免熬夜或过度补觉。运动方面,要避开高强度、大汗淋漓的项目,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和缓的运动方式, 既能活动筋骨、促进气血循环,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
秋意渐浓,养生的核心在于 “顺应天时”。用科学的 “贴秋膘” 补足元气,靠细致的 “三防” 避开秋日常见不适,才能在这个温差显著、燥气渐重的季节里,既护好身体康健,也寻得一份内心的平和。
来 源:大美东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