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金叶满枝,万物渐入敛藏期,正是中医 “顺时而食、应季调养” 的好时节。入秋后气候转凉、燥气渐生,我们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适应季节变化、保持身心康健?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探索金秋养生的六个关键要点。

第一是吃得“润”一点。入秋后空气干燥,“秋燥”最易伤体,饮食上就得把“润”字放在首位。建议多吃西红柿、芹菜、萝卜等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果,为身体补充水分和营养。像燥热的火锅、油炸的炸鸡、肥腻的红烧肉这类食物要尽量少吃,冰镇西瓜、冰激凌等寒凉饮品也得控制摄入量。
第二是心情“好”一点。秋风萧瑟,树叶凋零,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生出烦躁、抑郁等情绪。这时候要学会平心静气,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运动是调节心情的好办法,但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中老年人,打太极拳、散步、练八段锦等平缓轻松、出汗少的运动最适合,既能活动筋骨,又能舒缓心情。
![]()
第三是喝水“多”一点。预防秋燥,补水是基础。专家建议,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后各喝一杯温水,能及时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平时也可以多喝茶,荷叶茶、玫瑰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晚上喝杯温蜂蜜水,不仅能润肺祛燥,还能缓解秋燥引起的肠道不畅,大家不妨试试。
![]()
第四是睡得“早”一点。“春困秋乏”是换季的正常现象,入秋后身体进入休整期,容易感到疲乏。缓解秋乏的关键在睡眠,相较夏季可以增加一小时睡眠,中午也能抽20到30分钟午睡。同时一定要早睡早起,少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
第五是穿得“暖”一点。立秋后昼夜温差明显,早晚凉意渐浓,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老年朋友尤其要注意保暖。另外,刚运动完满身大汗时,千万别立马冲凉,以免受凉感冒;如果晚上不是很热,尽量别开空调睡觉,给身体适应凉爽的空间。
![]()
第六是通风“勤”一点。秋季气温下降、雨水增多,空气中的霉菌容易繁殖,引发呼吸道不适。所以要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遇上晴朗的好天气,记得把衣物、床单被套拿出来晾一晾,利用阳光杀菌防潮。
![]()
秋季养生的核心是 “顺应时节、细处着手”,这六个要点看似简单,却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筑牢健康防线。希望大家能把这些小技巧融入日常生活,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既能享受季节之美,也能拥有舒适健康的状态。
来 源:大美东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