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庞慧敏 通讯员陈文宝)早晨6点,天刚蒙蒙亮,广西北海市海城区背街小巷便已悄然苏醒。热气从早餐摊的蒸笼里袅袅升起,刚出笼的包子散发着面粉的甜香;煎饼摊前,面糊在铁板上滋滋作响,金黄诱人。上班族们匆匆驻足,“老板,老样子,两个肉包一杯豆浆”,熟悉的对话中,一天的生活就此开启。这是海城区推行“潮汐摊点”管理新模式后的寻常一幕。
过去,由于没有固定摊位,流动摊贩们东躲西藏、难以安心经营,占道堵塞、垃圾遗留等问题也屡受诟病;执法人员则疲于劝导与整治,在“严管”与“宽容”之间难以把握尺度。
如今,“潮汐摊点”的推行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海城区经营早市的陶艳群感慨:“以前总怕遇到执法人员,现在有了固定摊位,每天早上6点踏实出摊,老顾客都知道来这儿找我,生意更好了。”经营晚市的刘雪珍也深有同感:“过去为场地不固定发愁,现在有了安心‘小窝’,再不用‘打游击’,客源稳定,收入也提高了。”
此前,在走访调研中,海城区工作人员了解到,居民在上下班时段对早餐、熟食等有较强的就近购买需求。据此,海城区创新推出“潮汐摊点”管理模式,在背街小巷设置限时经营点,明确经营时段为早上6:00~8:00与下午5:00~7:30。通过发放“潮汐摊点信息卡”,建立“巡查管理+摊主自治”双重机制,既盘活了城市闲置空间,又推动流动摊贩从“打游击”转向“规范经营”。
从追赶到疏导,从对立到共赢,除了广西北海之外,多地也在探索通过“潮汐式”管理,化解城市治理与民生难题,为城市的烟火气找到既规范又温馨的“安家”之所。
在重庆市南川区,城市小区、街心公园周边,一些区域被划定出来,供菜农和果农贩卖经营,实行定时、定点管理,解决群众卖菜难和居民买菜难问题;针对在建工地密集、工人用餐难、摊贩占道经营等痛点,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在需求集中区域划定专用场地,在不影响交通、不乱扔乱倒垃圾的前提下,允许摊贩定时定点经营,摊位经营时间匹配工地节奏,保障工人安心用餐……
“流动摊贩与城市管理的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禁止’与‘放任’的二元对立。通过设置‘潮汐摊点’,把流动摊贩纳入规范管理,再结合日常巡查和摊主自我约束,实现了城市秩序与民生便利的共赢。”海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郑小春说。
“以前摊子乱摆,经常堵路。现在统一规划,我们上下班顺路就能买吃的,省事多了!路畅通了,摊位整洁有序,买东西也更放心!”海城区东街街道居民谭世春说。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