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日下午,2025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嘉年华集中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举行。嘉年华以“智游体验,慧享生活”为主题,自10月27日起至11月16日持续20天,通过“主会场集中体验+十大基地分会场联动”“线上直播互动+线下沉浸参与”的融合模式,推出245场体验活动,为全年龄段市民打造覆盖文化、科技、艺术、亲子领域的终身学习盛宴。
 ![]()
智启盛会:启动仪式绽放多元学习魅力
启动仪式以“文化赋能+科技互动”的形式,奏响嘉年华的序章。文艺表演以灵动舞姿传递人文活力,科普展示生动解锁科学奥秘,科技类表演融合创新元素,尽显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主会场同步呈现丰富多元的特色体验场景,从非遗技艺传承、红色基因溯源等传统文化实践,到AI对弈、VR红色展厅等前沿科技探索;从个人沉浸式手工创作,到亲子协作的定向越野挑战,46个互动项目与83项学习成果展示覆盖全年龄段需求。这些体验不仅打破了年龄与空间的边界,更让市民在动手实践中触摸文化温度、感受科技魅力,在“学玩相融”的场景中深化对终身学习的认知,生动诠释了“智游体验,慧享生活”的主题内涵。
 ![]()
今年一批新的终身学习体验站点加入,为基地注入新鲜动能,也为市民带来更多的知识宝藏和学习机遇。同时,新一批“体验官”们为市民学习体验提供讲解、教学、指引服务,让基地和站点的服务力量扩容升级,知晓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全域联动:分会场与线上构建学习新生态
嘉年华期间,十大基地69个站点结合特色优势,推出差异化体验活动,覆盖市民多元学习需求。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开展名人家书馆沉浸式情景党课等7场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科普教育体验基地推出绿色溯源生态研学、高铁模拟操作、蝴蝶标本制作等66场活动,激发科学探索热情;海派文化体验基地打造香囊DIY、古籍装帧、红房子西菜馆体验课等51场项目,传递海派风情;非遗传承体验基地开设花丝戒指制作、植物染等18场传统技艺体验,守护文化根脉;智慧生活体验基地带来无人机操作、水火箭发射等32场科技实践,玩转智慧生活;陶艺创作、服饰文化、创意手工等基地亦同步推出陶瓷彩绘、纸艺华服、萌趣手工等特色活动,形成“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氛围。
 ![]()
线上平台同步升级服务。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开设“2025嘉年华”专栏,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云网站、上海学习网、文化上海云提供活动预约与直播服务,启动仪式实时转播让无法到场的市民“云端”共享盛宴,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提升体验的多元性和便利性。
 ![]()
破圈赋能:共筑学习型社会新未来
自2013年起,上海市教委整合优质公共教育与文化资源,已建成红色文化、科普教育、非遗传承等12个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及180余个站点,搭建起互动式、体验式学习平台。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始终以“创新学习路径、服务市民需求”为初心,从12大基地到十大特色品牌,从传统体验到“AI+学习”的深度融合,我们见证着学习场景从课堂走向自然、从书本延伸到实践,更见证着“终身学习”成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鲜明底色。本届嘉年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破圈”,以AI、VR技术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让非遗技艺、海派文化走进日常生活,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扩大服务覆盖面,真正实现“跨越人群与年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终身学习愿景。
 ![]()
嘉年华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办公室主办,红色文化、科普教育、文化艺术等十二大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承办。
从传统文化浸润到前沿科技探索,从个人成长收获到亲子共学温馨,2025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嘉年华持续为市民搭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让终身学习成为生活常态,为上海建设高质量学习型社会注入新动能。
原标题:《学无止境!上海终身学习嘉年华解锁 245 场 “学玩相融” 新体验》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